小宅-室內設計文章報導推薦-設計家 Searchome

登入 / 註冊

會員登入

網友 / 設計師註冊

斜角設計讓小宅輕鬆擁抱三房兩廳!弧形設計x斜率延伸,替 18 坪小宅撰寫專屬的生活程式碼_視覺圖

斜角設計讓小宅輕鬆擁抱三房兩廳!弧形設計x斜率延伸,替 18 坪小宅撰寫專屬的生活程式碼

撰寫程式有很多種方法,但不論是以哪一種程式語言和架構出發,都是為了達成理想目標!這件座落於新北市、以僅僅 18 坪的基地,巧妙地劃分出三房兩廳兩衛的完整機能。沐慕室內設計團隊面對住宅基地中水平與垂直軸線的限制帶來的視覺緊縮感,仔細疏理空間優劣後確立了「斜率延伸」的設計語彙,設計師巧妙地在天花板、地坪及櫃體上運用斜面、斜線、斜率延伸進行延伸,將實用性與視覺錯覺完美結合,成功在有限的現代風格框架內,重新定義空間走向,創造出遠超實際坪數的開闊感受。

【TV】客變大翻轉突兀格局! 13坪小宅化身日式暖宅_視覺圖

【TV】客變大翻轉突兀格局! 13坪小宅化身日式暖宅

在坪數有限的都市住宅中,如何讓空間不顯侷促、同時兼具機能與舒適感,一直是設計師的重要課題。黃元恩設計師這次面對一間僅13坪的小宅,透過精準的格局重塑與「客變」操作,不僅讓空間重新呼吸,更以日式溫潤的氛圍打造出屋主嚮往的生活日常。

回家即刻進入「放空模式」!藝術塗料與木皮在都市裡感受到自然侘寂,全戶除濕與智能設計滿足細節控懶人夢_視覺圖

回家即刻進入「放空模式」!藝術塗料與木皮在都市裡感受到自然侘寂,全戶除濕與智能設計滿足細節控懶人夢

女屋主表示:「對我來說,家應該是一個感覺沈穩明亮、舒服自在的休憩空間。」而男屋主則覺得:「家要舒適,就是要讓我回家之後盡可能不要做事。」設計師綜合新婚夫妻對於新家的願景,整個 20 坪空間選擇以沈穩的木皮混搭帶有粗獷紋理的藝術塗料,建構出帶有些許侘寂感的日式無印風。而空間內路調整格局發揮坪效,做出了一個儲藏室與日式玄關外,全戶除濕與智能設計,大大滿足了男屋主回家就是不做事、只放鬆的夢想生活。

單身小宅專屬的靈活動線,7坪簡約風老屋以機能描繪從容生活_視覺圖

單身小宅專屬的靈活動線,7坪簡約風老屋以機能描繪從容生活

這間原有挑高與下凹空間的單層7坪老宅,經重新翻修後,成為屋主的日常居所與小巧的工作室,也是蟲點子創意設計榮獲2025年金點設計獎的作品。設計師善用建物原有的垂直高度優勢,重新梳理空間結構,讓有限的坪數展現靈活層次。木質與留白的對話,在光影中形塑出溫潤靜謐的生活氣息。

沒有一時流行的痕跡!18 坪品味小宅重新定義小空間設計_視覺圖

沒有一時流行的痕跡!18 坪品味小宅重新定義小空間設計

由 EM2 工作室 的設計師 Ela Sawicka 操刀,這間位於波蘭格但斯克 Wrzeszcz 區的小公寓,完美證明了「小,不等於簡單」。它既溫馨又高雅,充滿那些讓人心想「為什麼我沒想到?」的聰明設計,每一個細節都令人驚艷、Pinterest 收藏瞬間爆棚。這不是一般的極簡公寓,而是一場關於「流動感、工藝與空間比例」的課程,教你如何在僅僅 650 平方英尺(約18坪)的空間裡,打造出像精品飯店套房般的體驗,同時保留家的溫度與個性。

【TV】客變17坪北歐退休宅 打造夫妻從容生活的新起點_視覺圖

【TV】客變17坪北歐退休宅 打造夫妻從容生活的新起點

一對即將退休的夫妻,過去曾在不同城市、不同大小的房子裡居住,如今回望人生下半場,更嚮往的是一種簡單、自在的生活節奏。因此,劉玉婷設計師因應兩人嚮往的簡單步調生活,運用清新北歐風的純粹語彙與細膩的格局調整,為 17 坪的預售小宅注入自在放鬆的氛圍,成就一處溫潤而舒心的退休居所。

十六坪的柔光生活|全室藝術塗料打造日系侘寂質感宅_視覺圖

十六坪的柔光生活|全室藝術塗料打造日系侘寂質感宅

在僅約16坪的室內空間裡,陳錦墩設計總監與陳冠廷設計師為一對年輕新婚夫妻打造一處溫潤簡約、兼具日常機能與風格美感的小宅。透過細膩的格局調整與質材選配,不僅放大了小宅的尺度感,更巧妙地融入屋主生活經驗與風格偏好,實現了理想中的「簡單而有溫度」的日式居家風貌。 原本格局為標準小宅配置,玄關右側為封閉式廚房,冰箱與爐灶正對,在風水與動線上皆不理想。設計師藉由將廚房轉化為開放式餐廚區,改把冰箱移至玄關旁,並將電器櫃設於靠陽台位置,大幅優化使用動線與空間流動,而中島與餐桌合併設計,不僅整合功能,也讓視覺感受更為寬敞明亮。

【TV】20坪侘寂小宅打造生活儀式感 藏身弧形與光影中的風景日常_視覺圖

【TV】20坪侘寂小宅打造生活儀式感 藏身弧形與光影中的風景日常

在這個不到二十坪的斜角住宅裡,劉玉琪設計師為一對熱愛生活、擅於紀錄日常的伴侶,打造出一處靜謐而療癒的侘寂風居所。兩位屋主平時喜歡拍照、經營社群,對空間的美感與氛圍極為講究,希望家中每一個轉角、每一道光影,都能成為生活的取景畫面,順著這樣的生活節奏,設計師重新梳理了格局動線。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