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坪新古屋原本空間較為細長,設計師援引西班牙高第建築充滿有機、曲線的特色,透過弧形與曲線,將居家動線轉化為流線設計,即使在不同空間,也能巧妙串連家人互動,柔和的曲線從牆面延伸到天花板,在變幻豐富的光影投射下,塑造明亮溫馨的感受,結合多元異材質拼接、燈光照明、美型收納、色彩搭配,為一家四口實現濃厚歐美風格的藝術系居家,令人嚮往。
你是否曾經希望在不擴大居住空間的情況下,提升生活機能?今天,我們將分享兩個案例,究竟如何通過調動格局、活化居家動線,就能實現雙倍坪效機能,打造理想中的生活場景!
舊屋翻新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充滿挑戰。從老舊設備的更換,到收納空間是否充足、居家動線如何調整,這些問題不僅影響美觀,更關乎日常生活的便利性與舒適度。今天,蔡睿誼設計師,將分享如何透過專業設計解決這些難題,為屋主帶來全新的居住體驗。
人生是一塊純白的畫布,你可以選擇要塗上什麼顏色,決定要描繪出多麼豐富的日常畫面。為了退休夫妻與教師兒子的全新生活,設計師將 25 坪預售屋打造成三房兩廳的輕盈白色空間。室內藉由大量的玻璃材質、柔和的燈光照明,以及強大的收納機能,使這間現代風住宅發揮雙倍坪效,又適時留白,引導流暢的居家動線,讓空間美學超越屋主一家的原有期待。
屋主購入台北北投區的30坪老屋,老屋原本採光不良、樑柱明顯低矮等問題,透過老屋翻新,將設計回歸生活本質,以屋主的需求及生活習慣,重塑理想的居家動線與配置,透過精湛的設計手法,開啟家的新視野,結合多元異材質、美型收納、色彩搭配,讓老屋重新被日光擁抱,實現屋主心中明亮舒適、人文質感的北歐風美宅。
從原始平面圖可以看出位於一樓的老屋原始隔間紊亂,近門後客廳區因為過大的和室壓迫,不僅形成許多窄長廊道浪費坪效,也阻礙了採光。耀昀創意設計總監蔡昀璋面對管線極度混亂、屋況糟糕的 40 年老屋從基礎工程做起,梳理水電管線並果斷將所有隔間砍掉重練,將原本的三房兩廳改為一房三廳兩衛,並重新編排客廳、餐廚,並增加書房與臥榻休憩空間,將公領域打造成歐式住宅的無走道設計。保留下的唯一一間主臥採取多面向入口,建構活絡的居家動線,讓原本差點要放棄急救的老屋起死回生還價值翻倍。
別小看動線設計的重要性!在考量機能、風格之外,良好的居家動線規劃能夠大幅提升生活的便利性和空間使用效率,尤其是多人同住的家庭型態,像是三代同堂、親子家庭...等,客廳、餐廳等公共空間,廊道動線設計更具有重要性的地位!這次我們將盤點 5 個實用的居家動線設計,讓完美生活不卡關!一起來看看吧!
由於老屋本身格局條件不佳,在施作設計上為了找回佈局的舒適感與秩序感,陳榮聲、林欣璇設計師將客廳巧妙轉向 45 度,創造更開闊的生活尺度,同時,察覺到男女主人對空間調性的期待,在現代簡約的基調上混搭美式線條與鮮明顏色,打造精緻美好的輕奢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