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你
本網站隱私權政策已於2018年7月20日更新,請至閱覽並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若您未勾選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
都市中陳舊的 45 坪老屋,不僅承載著屋主成長回憶,更肩負著為三代同堂家庭打造嶄新起居空間的溫柔使命。一位熱愛歐洲藝術氛圍的優雅空姐隨著歲月變遷與母親離世,決定委託摩登雅舍設計翻新與父母共同生活的起家厝。汪忠錠、王思文兩位設計師將屋主豐富的國際閱歷與對文化藝術的嚮往融入設計,以精緻華麗的法式洛可可風格為主軸,巧妙融合東方花鳥畫元素,將奢華與柔情並置,創造出兼具宮廷感又不失家庭溫度的居所,透過空間規劃、色彩搭配和精緻的手繪壁畫,獲得 2025 A’Design Award 與2024 MUSE Design Award 金獎肯定,延續了家族的深厚記憶。
為了遠離城市的喧囂,一對年輕夫妻選擇在山林中一間 106 坪透天別墅,打造一處專屬於夫妻生活與娛樂的安居之所。將屋齡四十年的透天別墅改造計畫中,沐水空間設計從結構補強到防水工程層層把關,利用淺色特殊塗料導入潔白立面的設計語彙,使建築在自然景致間煥然一新。另外,為應對山區電力不穩的挑戰,特別配置電力儲能系統,於離峰時段儲存電能,不僅節能減碳,也確保颱風與停電期間的穩定供電,讓山居生活更加安心。
17坪的北歐風老屋,是一場以「人、貓與光」為主題的生活重塑。屋主夫妻希望在有限的空間裡,同時擁有男主人的書房、女主人的更衣室,以及貓咪自在穿梭的天地。設計師以此為核心,重新梳理動線,讓生活的節奏與光影的流動自然融合,打造出溫柔卻富有個性的居所。
從2023年八月政府推出的新青安貸款方案,導致預售屋購買率暴增,到今年熱潮退缺,老屋房市逐漸上升,許多購屋族轉為選擇單坪價格較低的中古屋與老屋。老屋翻新在裝修工程與費用上,和新成屋有許多差異,在基礎工程中,老屋通常會需要水電管線翻新、根除漏水壁癌等問題,另一方面,老房子的格局通常會有比較大幅度的變動,拆除隔間、清運與重建等等工程。在新手屋主不清楚裝修細節與預算的狀況下,本篇採訪好和設計何佳翰總監經手的兩間老屋改造案例,彙整3大問題以專業角度分析評估是否需要更換管線,改造計畫中如何解決老屋與中古屋常見問題,以及透過實際案例了解改造前後的效果,發揮老屋的坪數優勢,重新找回老屋市場上的競爭力!
30 坪的老屋,原始基地為不方正的梯形格局,雖然擁有相當寬敞的採光面,但因低矮的天花和零碎的空間感,在進門時反而讓人感到壓迫狹窄。在設計師的規劃下,以兩個長方形,分別劃分公、私領域的帶狀功能區,並加入圓形量體空間,成為入口與起居空間的中介銜接。此外,設計師也將公共空間和陽台最大化,搭配洄游動線設計,完美創造出舒適又明亮的光感生活。
你絕對很難想像,這間位於台北市民生社區充滿時尚活力與機能點滿的 33 坪空間,是由高齡五十年的陳舊老屋改造而成!一進門便以藍色拼花六角磚迎接返家腳步,營造日式「結界」感,將戶外塵囂隔絕於門外。鞋櫃與污衣櫃以留白與原木為基調,讓收納融於空間,延續日式重視「秩序與安定感」的玄關文化。鞋櫃旁刻意保留一小片平台,可置放鑰匙、香氛或一盆苔蘚盆栽,儀式感十足,也讓回家的瞬間成為片刻心靈沉澱。
對於家裡有過敏體質的人來說,室內空氣品質不只關係到舒適與否,更影響每日生活的安定感。這對年輕夫妻與 3 歲孩子搬進位於台灣北部的新家,女主人最在意家裡空氣是否乾淨,以及濕度是否適中:「我先生從小鼻子就過敏,小孩也有氣喘跟異位性皮膚炎,除了要注意溫度和濕度,常被忽略的空氣品質其實也很關鍵。」所以趁著這次入住新家的機會,他們決定從「空氣」開始改造生活,讓孩子能在乾淨穩定的居家環境中快樂成長。
這間42.39坪位於宜蘭的中古透天別墅,在設計師重新調整內部隔間後,以全新的姿態成為坐落於山間綠意中的「花見日和」甜點店,彷彿一抹溫柔存在,靜靜陪伴著每位到訪者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