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市居高不下,尤其在雙北、桃園、新竹等地區,即使 20 坪不到的小宅單坪價格也突破新高。在高房價與家庭結構變化等因素影響下,小坪數住宅迅速成為市場主流,成為首購族和小家庭的首選。小坪數住宅通常單層規劃 4-8 戶,甚至更多,因此大部分微型住宅僅有單面採光,加上市場上強推的 2+1 房,其實「加一房」往往過小,不僅壓迫空間、小房間也完全不好使用。面對許多微型住宅優化採光受限、空間狹小與收納不足的通病,好和設計何佳翰總監將櫃體牆體化,讓 14 坪小宅沒有實牆隔間卻擁有舒適的廳房格局。而僅 17 坪的自宅空間要容納一家四口,更透過收納集中規劃與活動式設計,讓微型住宅也能住得舒適不擁擠。
因後疫情隔離期間對於住宅機能有了新的需求,而開啟了這間 40 坪老屋的改造計畫。面對高齡老屋,好和設計團隊從基礎工程開始,抓漏師傅勘驗,針對結構體老舊造成的裂縫,運用環氧樹脂高壓灌注的方式徹底根除漏水問題。重新梳理老舊格局,將活動式櫃體結合電視牆設計,訂製活動電視牆拓展觀影視角外,客廳也成為了能沐浴陽光的居家運動空間。廳房重新規劃、並將其中一房改造成多功能空間,主臥五星飯店級規格包含辦公區、臥榻休憩區,而衛浴更以冰柱玻璃帷幕優化視覺與採光,讓老屋褪去陳舊樣貌,化為都市裡的度假退休宅。
疫情期間許多人養成了下廚了習慣,甚至愛上了料理烘焙的療癒過程!位於桃園的 Boulangerie K 吳克己麵包工作室選擇一間高齡 40 年的老屋作為烘焙教室基地,翻新工程中除了解決老屋常見的漏水壁癌問題,更將展售、烘焙、學習與器皿等區塊整合成一個複合式烘培工作室,空間宛如一個實際經營的測試場,讓學員能夠親身參與麵包的製作、營運和行銷。
今天要帶大家開箱一個28坪三房兩廳的日系感北歐宅,不僅融入最流行的弧形與奶油色元素,還有凝聚全家人感情的彈性書房空間,一起來看看吧!
上班族屋主購入複層老屋,原先收納不足、採光動線及通風不佳等問題,透過設計師深入瞭解屋主需求,改造動線,引光入室改良通風,整合式規劃達成全家人的心願,不僅實現媽媽的大廚房、爸爸的工作書房,男女孩分房外,還規劃出1坪的玄關和充足收納,讓一家人擁有獨立又共享的空間,朋友來都讚嘆不已。
大齡空間歷經歲月洗禮,不僅動線不佳、通風不良、管線老舊,連採光都相對封閉,為完成歸國創業屋主的夢想,設計師顛覆傳統酒吧設計,以簡約俐落的設計重塑空間,而內斂的光影將時間凝結,來訪客有如身處鬧市裡的微醺桃花源。
15 坪的居家,是屋主夫妻和小女兒的未來新家,由客變為起點,歷時兩年交屋,他們對於空間和未來生活充滿的期待和想像,共生制作設計團隊以未來 15 至 20 年的成長和變化為設計出發點,充裕的收納和公共空間,讓大人和孩子可以彼此舒適的相處陪伴,在生活中的每一刻,盛裝、記錄著孩子的成長回憶!
33 坪預售屋在客變期間,屋主一家三口即將多一位新成員,因此爾聲空間設計團隊重新思考空間運用,不僅將客變後的隔間牆大部分打除、重新設定插座位置,連同選用的材質也一併升級環保建材,實踐安全自然的親子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