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改造最引人注目的舉措之一,就是拓展了公共空間。設計師將廚房與客廳合而為一,成為一個流動、明亮、開放的場域,回應了當代生活的方式──開放、連結、充滿光線。但設計並不僅止於開放。Atelierzero 也在其中規劃了一個「私人核心」──主臥、更衣室與套房浴室所在的靜謐休憩區。如此既確保了隱私感,又不犧牲貫穿整體的流暢動線。
位於新北市新莊的這間 24.5 坪老屋,伴隨屋主走過 17 年歲月,卻也因時間的痕跡而面臨管線老舊、樑柱鮮明等問題。於是,屋主決定為這個充滿回憶的空間注入新生命。有偶室內裝修股份有限公司以簡約風為主題,並將無障礙與全齡設計納入考量,同時導入綠裝修認證,降低甲醛與污染,營造出健康無毒的居住環境。在兼顧美感與實用的同時,翻新的老宅也轉化為更友善長輩、更加安心舒適的家。
退休不再只是年長者的專利,而「退休宅」更不再只是侷限於年屆退休的客群,而是有更廣泛的定義。有些人是為了提早退休而規劃未來居住生活,也有的是希望將有家族記憶的老宅翻新,打造更安全與更現代化的住宅;也有的屋主是將退休宅視為與家人休閒團聚、招待賓客的休閒空間。本篇將介紹馥築時尚設計 4 間案例,由不同的屋主需求和思考邏輯出發,將各種屋型和屋況改造成屋主理想的生活空間,續寫退休宅的各種樣貌。
在台北市文山區,一處14坪的老屋,經由設計師重新改造後,搖身一變為三房兩廳一衛的機能溫馨小宅。屋主是一位單親媽媽,與兩個孩子共同生活,對空間機能與舒適度有著高度需求。設計團隊以「垂直整合」為核心策略,活用既有夾層,將生活空間分為上下兩層,有效釋放出公共區與私領域的界線,打造一處能兼顧互動、學習與放鬆的安心場域。
台北市信義區向來繁華熱鬧,人潮熙來攘往,洋溢著蓬勃生機。若想找回一方寧靜,那可以從私宅設計著手。這間位於信義區的老屋,是兩位長輩與兩名大人共同居住的空間。由於屋主一家經常烹飪下廚,希望能將老宅廚房升級。在風格方面則希望能呈現簡約、乾淨又復古的氛圍感。參拾柒號設計先以暖白色特殊漆為空間襯底,再輔以木質、石材等元素交織素雅而不簡單的侘寂美學。
對愛書人來說,如何妥善安置一屋子的書,是日常生活中最甜蜜的負荷。宜蘭羅東這間 35 坪透天老宅的主人,在翻修這棟已閒置二十年的老屋時,也同樣思索著這個屬於閱讀者的難題。大琚空間設計在解決基礎工程與白蟻疑慮後,以美式風美學鋪敘空間,再置入屋主珍藏的書籍與咕咕鐘,原本平凡的老透天化身溫馨治癒的美式風格小窩。
已經居住了二十多年的家,記錄了一家人的生活軌跡,也乘載了許多回憶,但面對不合需求的格局與老化的基礎建設,老屋也即將迎來全面的改造、翻新。構設計以乘載屋主溫馨記憶的藍為題重塑,經過數月的改造、施工,這間坪數70坪老屋,終於化身真正放鬆療癒,又保留過往回憶的現代風慢活私宅。
位於台北市 松山的35坪老宅,除了基本的管線老舊問題外,還存在格局不符需求、廊道狹窄、樑柱明顯與收納不足的疑慮。因此此次的老屋翻新,選擇將整體空間比例重新分配,再搭配上沉靜溫馨的Japandi元素,透過玻璃磚牆、燕麥色特殊塗料與隱藏式收納,優化實用機能與空間美學,為一家四口與兩隻愛貓,寫下靜謐的光影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