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攝影界裡面,「光圈先決」是拍出好照片的最基本概念;對於空間設計而言就和攝影一樣,找到最佳的自然光來源是空間舒適度的基準,更進階的則是對於人工光源的配置!藉由格局調整、材質運用和隔間設定最大化自然光線,能讓居住者感知時間的流變,能讓生活變得更健康;夜晚則需要透過精準的燈光設定,滿足閱讀照明、氣氛營造等。由翁嘉鴻建築室內設計操刀的單層公寓、樓中樓與透天別墅三間案例中,精準運用自然光與人工光源,形塑出能轉換生活情境。
20幾坪規劃三房兩廳的新成屋是現代建案很常見的格局,在不變動原始格局之下,透過設計將住宅打造成符合屋主使用習慣的空間才是設計裝潢的價值所在!此案22坪室內空間在玄關處原本有大樑壓迫,透過雙層間接照明打斜角的弱化了量體的存在,將空間稜角修整的方正後,也會讓同樣的坪數看起來更為寬敞。
本集就是愛住設計家,要帶大家欣賞張靜峰設計師的作品,相信會讓您對於光,對於照明有不同的想法,因為利用光帶可以勾勒出空間的輪廓,產生豐富的表情,讓空間美學提升品味與氛圍。
60 坪新成屋擁有特別訂製的寬敞大門,因此落塵區也按比例預留寬敞地坪,入門左側柱體規劃懸浮端景櫃,將主要的鞋履、外出衣物收納整合在左側頂天高櫃。鞋櫃結合鐵件支架拉出展示框線,淺色天然木皮降低頂天高櫃的壓迫感,輔以別緻的十字線燈優化大面櫃牆比例,也能作為氣氛照明與進入廳區的指引。
要成就一個溫馨、舒適的居家空間,採光決勝負!耀昀創意設計透過三個動人的北歐風的居家設計,從原有格局特性切入,在不動隔間的情況下,如何讓採光最大化,且讓核心的生活場域能享有最佳光線;以及依循原有的窗景安排下,室內隔間如何改造,讓採光達到極致;並巧妙搭配照明設計,補足光線不足的角落,同時營造氛圍滿點的北歐宅居。
光線,是居家空間不可或缺的生命力,透過光線的深淺、投射角度的不同,及不同溫度詮釋下,賦予宅邸豐富且細緻的風貌。CHI DESIGN 齊設計的吳奇衡設計師,分享兩種不同風格的空間案例,從原始格局的採光切入,到動線、隔間及窗戶的安排,以及燈光照明的設計重點,說明如何透過自然採光及室內照明來營造居所氛圍。
光,是營造空間氛圍與情感的魔法師,在一個居家空間裡,若能享有優質的自然採光,不僅提升視覺的明亮度,還可創造出專屬家的情境及氛圍。諾禾空間設計上碩室內裝修透過三個空間案例,無論是中古屋或新成屋,面臨原始採光不足、隔間牆遮蔽光源的動線下,如何調整空間格局讓核心場域能享有最佳採光;而除了室內引入採光的對外窗設計,隔間材質上該如何挑選,讓光線能盈滿空間?最後再說明部分領域自然光不足,如何利用照明設計加強光線。讓我們一起走進來瞧瞧!
此案為12坪混搭風小宅,融入大量的木質調元素,伴隨間接照明、燈條的使用,調和溫馨、療癒的生活氛圍。在坪數有限的情況下,為了滿足客、餐廚區及三房的機能場域,同時營造寬敞的空間感,設計師利用單面採光的特性,透過玻璃隔間引入充沛自然採光,且延伸視覺尺度。兼具溫潤與高坪效的機能宅,更榮獲2023年華人金創獎住宅微型類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