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棟位於彰化員林的透天厝是屋主的老家,過去出租作為工廠使用,現計劃整修後自住。原始為長型屋,也集結老屋眾多問題,包含水電管線老舊、漏水、格局動線不佳等問題,保留原有室內磨石子地坪、樓梯、實木扶手以及鐵捲門等元素,納入棉麻、抿石子、水泥粉光、空心磚、木皮等自然質樸素材,透過新與舊的運用與詮釋,讓室內外和諧共鳴,創造內外一致、煥然一新的生活場域。
1.外觀:
老舊外觀的透天厝,顯露歲月痕跡,牆面部分磁磚斑駁,原始為商業用途,一樓外以低矮的鐵門屏障,2樓為傳統的鐵窗窗台,缺乏美感,三樓原本只是空有鐵皮頂蓋的空間,皆不符合現代住家使用,並未妥善規劃,也造成浪費空間的問題。老屋翻新後,白色外觀建築搭配大面積落地窗,呈現簡潔俐落、明亮通透的現代風格,各樓層開窗設計不同,展現設計巧思,一樓入口加入木質與鐵件大門,型塑低調質感的居家識別,在傳統的巷弄中,鮮明獨特相當吸睛。
2.一樓客廳、中島、廚房:
受限於長型屋的格局,主要採光僅能從前端引入,導致房屋中段及後段區域光線不足,連帶降低室內的明亮度。同時,單向採光亦使得空氣流通受阻,影響居住舒適度。改造後,設計師保留建築前方並敲除側邊局部牆面,取而代之是兩側大面落地窗,大幅拓展採光角度,成功將自然光引入室內深處,戶外以連續排列的木條構築圍牆,半高的設計兼顧隱密性與開闊視野,身處客廳,抬頭便能欣賞茂盛的綠色植物,室內外景致巧妙串聯,營造出一方自然舒適的戶外氛圍。
室內保留原磨石子地板,天花加入抿石子元素,並將鐵捲門轉化為簡潔的白色電視端景牆,圍塑富有記憶及樸實的空間,波浪線條也呈現增添律動性,一盞竹編吊燈懸掛其上,更加強了環境特色。中島吧台結合餐桌,與開放式廚房形成順暢的料理動線,通往二樓的樓梯,則透過增設階梯檯面創造轉向,豐富視覺層次,也提升行走的安全。
3.二樓次臥:
房間延續原始建築,僅單面受光亟待解決,想保有通透的採光,但考量臥房的隱私,也需要重新隔間。老屋翻新後,次臥配置睡眠區、書桌區、陽台區、展示櫃及後方休憩區,以木質霧面玻璃折疊門作為彈性隔間,使用方式多元,能滿足各種生活情境,房間以柔和的大地色系鋪陳,前方落地窗引入自然光線,溫柔地灑落於空間中的每個角落,展示層架兼具收納與視覺穿透的功能,機能十足。大面鋪設抿石子地坪,巧妙將戶外柏油路粗獷觸感,帶入室內,搭配陽台與窗戶的自然景觀,讓身處室內也能擁有彷彿置身室外的開闊感受。
4.三樓主臥、主浴:
三樓原本只是覆蓋鐵皮的空曠空間,設計師以居住者的日常習慣為軸心,重新擘劃格局及動線,打造出令人驚艷的主臥空間,設計師將室內空間退縮,保有景觀陽台,一進入三樓主臥時,就能感受到戶外景觀延伸至室內的視覺饗宴,主臥設計媲美星級飯店,劃分出睡眠區及質感高級的衛浴空間,一道結合白色拉門與旋轉門的特殊門片,為室內空間增添豐富多變的樣貌,沐浴時,關上拉門能確保隱私,亦可隨心調整拉門的開合程度,享受部分隱私或完全開放的彈性,讓沐浴時光也能與戶外景致交織,賦予洗漱全新的感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