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你

本網站隱私權政策已於2018年7月20日更新,請至閱覽並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若您未勾選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

登入 / 註冊

會員登入

網友 / 設計師註冊

首頁 > 找文章 > 設計師撇步|設計深度報導 > 從自由到自然,從閱讀到靜心:日作設計的5個空間提案,不只是住,更是療癒
NEW!

從自由到自然,從閱讀到靜心:日作設計的5個空間提案,不只是住,更是療癒

編輯 Michelle|圖片提供 日作空間設計
01

家,不僅是遮風避雨的所在,更是情緒得以安放的容器。當我們在一個空間裡感受到呼吸的流動、光影的撫觸,那些壓抑與緊繃便悄悄鬆開。療癒,往往就從空間的質地開始,而日作設計,正是以空間為媒介,探索療癒、放鬆的各種可能性。
 

Point 1 自由是療癒生活的起點

療癒的起點,來自於「自由」。在生活充斥框架與規則的日常裡,人渴望一處能卸下拘束的所在。日作設計透過沙發臥榻區地板與戶外陽台地坪同高,榻榻米彷彿草原向外蔓延,消弭室內外界線。角落擺放現代沙發,或坐或臥輕鬆自得,用不同的姿態與環境互動,找回身體的自由度。姿態的自由,正是心靈的自由。這樣的設計,不僅回應身體的需求,也提醒我們:療癒不必仰賴外物,而是重新找回那份能主動調整自己的能力。
 

02圖片提供_日作空間設計
圖片提供_日作空間設計

Point 2 觸摸自然是由外而內的療癒

自然是最溫柔卻最有力的療癒者。屋主在桃園農田間,打造了一座木屋,沙發、廁所、衛浴、廚房、臥室等機能一應俱全,而設計建造過程也能成為建築教學基地。周圍有兩排落羽松林,未來可作為休閒渡假、Airbnb 等多功能用途。空間以原木與紅磚堆疊而成,散發木香與質樸的氣息,當手掌觸碰木材的紋理,或在四季更迭間感受微涼與暖陽,身心不自覺慢慢舒展。這樣的環境讓人重新與自然交換呼吸,獲得最純粹的平衡。越貼近自然,療癒就越真切,而這正是日作設計所欲傳遞的生活哲學。
 

0304圖片提供_日作空間設計
圖片提供_日作空間設計

Point 3 靜下來與自己說說話

有時候,最深的療癒來自靜下心與自己對話。在這處住宅裡,設計師劃出僅一坪大小的和室,結合「間」與「坪庭」的概念,讓人能在狹小卻安定的空間中靜坐、泡茶或工作。當門輕輕闔上,外界的紛擾暫時消失,只剩下自我思考的迴響。這樣的比例,正如達文西筆下黃金比例的維特魯威人,以人的身體為圓心延展出最和諧的尺度,一坪大小不只是侷限,而是恰到好處的容器,讓思緒集中,情緒沉澱,令居住者卸下角色與義務,單純傾聽自己的需求與感受。
 

05圖片提供_日作空間設計
圖片提供_日作空間設計

Point 4 書蟲窩到書窩裡找療癒

書籍,是另一種療癒的入口。在這個案例中,日作設計將閱讀放在生活的核心:長桌、ㄇ字型的書窩、單椅閱讀區,各自劃開專屬的領地。當光線落下,身體蜷縮在書窩裡,像孩子般被世界溫柔包覆,文字是另一種時空,帶領我們暫時抽離現實,進入思想與想像的宇宙。而讀一本書,彷彿吸收了他人十年的生命經驗,療癒因此悄然展開。
 

0607

Point 5 光線、材質與動線進化身心靈

療癒並非片刻,而是日復一日的養分。日作設計在 13.5坪的小宅中,為一對心靈瑜伽老師與音樂創作者的情侶,量身打造既私密又共融的生活場域。設計師以稻草梗塗料與木質家具鋪陳質樸語彙,讓材質的觸感與氣味成為療癒的媒介;架高木地板與榻榻米則串聯瑜伽室、琴房與臥室,延伸清香與自然感受。光線亦是重要語言,白日陽光傾瀉,夜晚化為柔和微光,調節情緒起伏。透過玻璃拉門、格柵與捲簾,空間能在共享與獨處間自由切換,創造彈性的界限感。這樣的小宅不僅安放居住者的身心,也如同能量交換的場域,讓人在日常裡獲得釋放與重生。
 

080910

療癒,從來不是遙不可及的神秘過程,它隱藏在我們所處的每一個角落。日作設計透過不同案例,示範了自由、自然、獨處、閱讀與身心靈空間如何化為日常的療癒之道。當空間懂得接住情緒、傾聽內在,我們也就找回了與自己和自然共處的方式。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