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你
本網站隱私權政策已於2018年7月20日更新,請至閱覽並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若您未勾選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新版隱私權政策。

想要在有限的坪數裡住得舒適,其實不是把機能塞得越多越好,而是「把每一坪空間都利用得剛剛好」!不論是頂客族、毛孩家庭,或是一人獨居的小套房,只要善用格局調整,透過開放式的空間設計,和跨區域的動線整合,就能把看似侷促的空間變成自在生活的延伸。本次小編整理了太硯設計的三個風格與需求各異的案例,一起來看看設計師如何依照屋主的實際使用需求,量身打造最適合他們的家吧!
這間18坪的預售屋,原本規劃為三房兩廳,但對僅有兩位使用者而言,空間反而略顯擁擠。設計師透過客變將三房整併為一房,並將多餘空間留給公領域,同時重新規劃廚房與衛浴功能,使每一坪都能發揮使用效益。
原先格局讓空間切割破碎、視覺侷促,因此調整為開放式公領域,使整體動線更加流暢。公領域的收納機能統一沿著牆面設計,搭配細膩的特殊漆飾面,在留白中創造層次感;家具則以可靈活擺放的軟裝為主,不僅保留生活彈性,也能滿足女主人的瑜珈活動與招待朋友需求。整體空間保留足夠的呼吸感,讓「Me time」與「We time」可以自然共存。



廚房區域以一字型的廚具搭配中島,可作為吧台或工作桌利用,讓日常的使用交流情境更為流暢。為了解決收納機能不足的問題,設計師將原先兩間的衛浴整合,縮小客浴僅保留基本廁所功能,把騰出的空間讓給冰箱擺放。


設計師考量居住成員的使用情形,除了調整客浴配置以外,也將主衛浴放大為四件套,增加了浴缸的配置,在客變時期與建商協調,經過精算後將排水管線調整至最邊緣。

主臥在整併後獲得更充裕的空間,設計師將原先其中一間房調整為更衣室,並在中央配置梳妝台,以櫃體取代實牆作為區隔,既保有必要的隱私性,又能維持空間的開闊感。


在 24 坪的小坪數中,這對夫妻與四隻貓共同生活,因此格局調整的核心,不只是提升坪效,而是讓「人與貓」在家中能自然共存、自由穿梭。空間較為寬闊的玄關,設計師在中間設置端景柱結合鞋櫃收納作為屏風,讓動線自然分流通往客廳與餐廳兩者,也減少窄小走道造成的壓迫感。

為了化解玄關通往客廳時橫亙其間的樑,並避免空間過於方正而產生壓迫感,設計師以斜面天花的方式處理,不僅柔化量體,也將視線自然引向窗外的山景。同時,電視牆旁的貓跳台亦順勢銜接至天花高度,讓整體動線更為連貫。


原本的三房格局調整為更彈性的「2+2」配置,將其中的一間房劃分為更衣室與書房。兩者之間不以實牆分隔,而是以收納櫃體作為界定,讓場域彼此獨立又保有通透感,同時與主臥、客廳連通,動線更靈活。另一間房則保留為彈性次臥,未來可依需求轉換成小孩房或客房,讓居住規劃更具彈性與延續性。



整體動線以開放式格局為基礎,並規劃了完整的貓步道,充分地利用坪效,放大了貓咪的活動空間。在貓咪的動線規劃上,設計師將牆面收納櫃以開孔層板串連,讓貓咪可以從沙發後方的洞口鑽入櫃體,甚至可以一路走到主臥與更衣室,不會因為坪數小就壓迫了寵物的生活空間。


這間16坪的新成屋,原本為兩間小套房,屋主在購入後便決定打通整併,讓空間更開放。屋主飼養了一隻高齡貓,因此希望整體設計能保有她喜愛的極簡風之外,還希望能打造一個對貓咪友善的空間動線,於是設計從一開始客變時就著手調整,打造出更符合生活的坪效配置。
開放式的格局規劃將客廳與臥室之間串連,主要的生活區域都安排在光線最充足的位置,而機能性較強的儲藏室與櫃體則收納於另一側,避免壓縮空間感。


全室採光集中於同一側,設計師以玻璃拉門將廚房和陽台與客廳、臥室區隔開來。這樣不僅保留充足光線,讓空間視覺更開闊,同時也兼具阻隔氣味與日常安全的功能。

更衣與儲藏區域集中在臥室左側,以衣櫃搭配鐵件屏風形成半開放的過渡,不做厚重隔間,使區域有界線卻仍然通透。


臥室與客廳之間改以拉簾作為柔性分界,不僅保留彈性,也方便貓咪夜間走動;為了避免光線過亮造成干擾,簾布選用遮光材質,讓休息時仍能保持舒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