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攝影師的屋主購入37年屋齡的透天厝,期望能保留中古屋的文化底蘊,將老屋翻新為複和型態的攝影棚兼工作室。設計師於是選用鐵窗花、玻璃磚、水泥花磚等台式經典元素,渲染具有溫度的人情味,打造新舊和諧的工作場域。 將攝影棚視為與自然共處的「光影實驗室」,以光影概念出發,入門處大量使用玻璃磚,利用半透明的特性將光線援引入室,形塑清新的通透感受。
孩子還小時,父母總希望把他們包覆在羽翼下;當兒女成家立業,仍能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更是家人親情的展現。這棟自地自建的透天厝,原是住辦合一,一樓辦公,二樓客廳,一家四口分層而居。隨著兒子新婚,傳統的格局與風格並不符合年輕夫妻的生活習慣,因此,小倆口找上歐德傢俱新竹店的陳炳榮設計師,將單層重新整修,打造時尚簡約、溫馨舒適,專屬於他們的北歐風甜蜜世界。
我是一個在鋁業公司工作 23 年的職業婦女,對工程方面有些基本了解,而我們一家五口的房子是在約莫 13 年半前購入的,算一算現在已經是屋齡 42 年的老透天厝,一層大概是 36 坪,因為買完房子後沒有什麼裝修預算,所以很多現在看到的佈置跟家具,都是這幾年慢慢 DIY 或是加工而成,畢竟最重要的房子都有了,其他可以慢慢來,只要不怕累,成就自己的舒適窩,是早晚能成的事。
以弘一大師「老實念佛」的教義為發想,沙鹿佈教所以簡約自然為主調,擷取源自盛唐的日式禪風,大量使用木質元素,而無多餘裝修,以營塑一心念佛的清淨世界;但為符合大眾使用的日常習慣,日式極簡之中也有台灣人文的生活氣息。
當年由阿公一磚一瓦建造而成的近百年透天古厝,積累著跨越三代的歲月與記憶,設計師以「裸」的規劃概念為出發點,不做過多的塗抹裝飾,將現代居家的使用需求帶入,賦予老屋新舊交融的不同風貌。由於建築本身是 4 層樓的狹長屋型,採光嚴重不足,因此設計師把梯間配置於空間中央,透過踏面以沖孔處理的鐵製樓梯與玻璃電梯
很多老屋、老透天厝都有採光不佳、與鄰宅過近的問題,但開大片窗引進光線,又會導致隱私受到影響,似乎兩者難以找到平衡點。然而,這棟屋齡 50 年的透天厝卻成功突破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的難題,藉由挑空和天井設計,加上綠意植栽的搭配,讓老屋翻新出容光煥發的自然樣貌。
嚮往美式鄉村的屋主夫妻,因著新成員的誕生,使他們對新家滿溢期待,並找上擅長各式鄉村風格的楊崇毅設計師。藉由木皮、鐵件、鏡面等材質,設計師以美式鄉村底蘊,專業規劃 60 坪透天厝,為忙碌的一家人增添生活歇息的片刻。
感情融洽的一家人選擇由複層透天厝搬遷至這間42坪的單層大樓居住,希望挪除空間格局的限制,讓全家人習慣在同一個樓層生活,藉由空間設計延續家庭的凝聚力!從玄關入內,藝術牆面勾勒金邊畫出落塵空間,其有如屏風去除穿堂煞的風水疑慮,另一面亦是電視牆面,機能相當多元。玄關左側則為開放式的書房空間,架高的平台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