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是居家空間不可或缺的生命力,透過光線的深淺、投射角度的不同,及不同溫度詮釋下,賦予宅邸豐富且細緻的風貌。CHI DESIGN 齊設計的吳奇衡設計師,分享兩種不同風格的空間案例,從原始格局的採光切入,到動線、隔間及窗戶的安排,以及燈光照明的設計重點,說明如何透過自然採光及室內照明來營造居所氛圍。
光,是營造空間氛圍與情感的魔法師,在一個居家空間裡,若能享有優質的自然採光,不僅提升視覺的明亮度,還可創造出專屬家的情境及氛圍。諾禾空間設計上碩室內裝修透過三個空間案例,無論是中古屋或新成屋,面臨原始採光不足、隔間牆遮蔽光源的動線下,如何調整空間格局讓核心場域能享有最佳採光;而除了室內引入採光的對外窗設計,隔間材質上該如何挑選,讓光線能盈滿空間?最後再說明部分領域自然光不足,如何利用照明設計加強光線。讓我們一起走進來瞧瞧!
居家有優良採光,無論坪數再小,居住在內也能舒適放鬆,這也就是住宅為何如此重視採光的原因,竹村空間設計總監魏立彥設計師認為,採光常取決於先天建築的條件,但在設計時室內色調以淺色為基調,並透過開放式設計手法,能讓採光最大化。今天他將以三個優異採光宅案例,帶我們進入沐浴於光線之中的世界。
採光好壞,是衡量一個住宅重要的標準之一,居家如果擁有好的光線,能讓空間顯得開闊,居住於其中也會感覺舒適、放鬆,而這多半取決於建築物的結構、位置與環境,並透過室內設計迎向最好的採光,此次新澄設計黃重蔚設計總監將透過兩個採光的精彩案例,為我們闡述如何透過設計發揮光線的最大效用。
採光是一個居住空間住起來是否舒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採光可以確保室內維持乾爽、舒適、明亮的環境,讓人住起來心情愉悅,然而許多老屋因為空間鄰棟過近、建築開窗原有的規劃問題,想要自然採光可說是可遇而不可求,因此如何裝潢才能引入自然採光、或是以人工的方式補足光線不足的問題,成為裝修時必要克服的問題。
30 坪的現代風居所,是屋主和共生製作設計團隊的第二次合作,並由客變時期進行著手,除了動線和機能的討論上,回歸生活本質建構,以及品味的建構,藉由格局的調整,引入了充裕的外部光線,並使光影的變化,成為細緻而迷人的日常美學展現,勾勒美好的生活輪廓。
退休後的屋主期望有一個自在舒適的生活居所,設計師打破 17 坪現代宅的兩房兩廳格局,並將光線帶進空間之中,並在日式極簡感居家裡,加入有點叛逆的工業元素,搭配個性化的收納、展示,釋放屋主內心的活潑小男孩。
五坪的北歐風休閒空間裡,是屋主特別為媽媽打造一處享受大自然的寧靜,以及與親友情感交流的小木屋,歷經9個月的施工終於完成。依循當地自然的生態環境,使用自然質感的建材,建築外觀上也不過度顯露材料物件;室內空間裡,融入基本生活機能與休閒需求,並安排柔和、降低光度的照明,營造小木屋內在光線與溫度,同時不驚擾外在的自然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