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格局可調整彈性大,在價錢方面也有更多優勢,因而越來越多人選擇購入老屋進行改造,根據內政部稅籍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台灣有過半的房屋屋齡超過 30 年,老屋經歷歲月的洗禮,大多存在管線老舊、天花過低、與格局不符使用等問題,進行改造是入住前不可缺少的過程,但你知道老屋改造其實比你想的還要複雜嗎?小到管線配置,大到格局重塑,都存在許多「眉角」,許有森設計師認為老屋改造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礎管線的配置與對建築結構的認知,不良的規劃,再經歷長久的累積之後,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可見老屋改造處處充滿學問。
此案為屋齡邁入50年的老屋,原始屋況面臨狹長格局、採光不佳等窘況,藝大利國際設計透過細心聆聽屋主夫妻的需求、發揮精湛的設計手法,在有限的24坪空間內織構居者對於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想及期待,快跟著小編一起看下去吧!
生活精彩的90後年輕人,比起實用機能,更講究品味格調、社交互動和多元的居住體驗!本案為屋齡三十年的自家老廠房,隨著時間更迭、需求的轉變,在歐德設計師劉啟東的改造下,蛻變為屋主兩位兒子的現代風居家。除了擘劃出闊綽的公領域、兩間機能完整的臥房,更融入會客、娛樂、休憩功能及各自品味,賦予兄弟倆自由無拘的精緻生活。
屋齡 22 年的電梯華廈,在傳統方正格局的定義下,產生許多生活問題,究竟擅長格局重整的張成一設計師,該如何扭轉格局困境,打造令屋主夫妻笑開懷的夢想新居呢?
屋齡16年的老屋格局破碎、動線不佳,設計師悉心與屋主對談,找出屋主對家的想像,透過光線、建材紋理與線條比例,將願望一塊一塊拼成屋主夢想中的輕美式家居。
座落在山區的 30 坪老宅,屋齡高達 50 年,老舊的管線、裝潢、潮濕環境、木製裝修產生的白蟻、房價等等問題,決定讓住了五十年的退休屋主萌生全室翻修的念頭。重整格局後的老宅,陽台成為愜意的放鬆區,雜亂無章的空間也因收納規劃而整齊簡練,成功實現理想中的休閒簡約風退休生活環境。
屋齡21年的老屋為長形格局,並具有動線不佳、水電管線老舊等問題,無法滿足屋主的生活期待,以及貓咪的日常活動。因此設計師將隔間打開,重新調整公、私領域的配置,不僅有效放大空間感,更連結了居家和貓咪的生活互動。
此案為屋齡7年的中古屋,原屋況面臨通風不良、採光不佳、收納不足等窘況,豐聚室內設計 黃翊峰、李羽芝兩位設計師耐心聆聽屋主需求,透過重整隔間、選配耐用建材,並發揮自身精湛的設計手法,在空間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重佈一家四口的回憶舊居,給予屋主一家一個嶄新的生活提案,成就一所開闊舒適的現代宅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