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可以買房嗎?」購屋的時機點,是自住客最關心的問題,太平洋房屋副總經理章克勤表示,多數人追高不追低,在房市多頭結束進入轉折之際,買方對市場的信心不足,是交易量陷入低迷的一大關鍵,然觀察現今房市,房價下修,政府又逐步鬆綁相關法規,房貸利率降低,核貸成數增加,對自住買方似乎是利多於弊,可進場購屋的好時機。
根據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最新公布的「購置住宅貸款統計資訊」,太平洋房屋統計近六年來六都的平均核貸成數,發現北台灣的貸款成數逐年下滑,新北市從2010年的71%跌至63%,減少8個百分點最多,台北市則是從67%跌至60%,減少了7個百分點居次,第三名是桃園市,六年下滑了4個百分點。
首次購屋的小資夫妻常陷入空間坪數與貸款壓力的兩難:不想要被過重的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來,而在這寸土寸金的年代,每增加一坪就是多了一層負擔,所以大多以小坪數空間作為首選;但是,如果坪數買得太小,又擔心空間無法容納足夠的生活機能,而且未來如果有了孩子,空間不敷使用,那該怎麼辦呢?如果你們家也有這樣的困擾,那
房貸的金額龐大,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民眾當然得要斤斤計較,像是貸款的成數、年限、方式,還有央行總裁彭淮南不斷放出消息,提醒民眾,不會永遠在低點的利率,都攸關每月還款金額的多寡,而除了這些以外,容易被民眾忽略的『寬限期』也是一大學問。
基輔為烏克蘭首都,對想要在首都城市中置產的當地人而言,壓力仍不小,因此形成兩派情況,一派是選擇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另一派則是往小坪數或2房住宅靠攏,一來房貸壓力相對小,二來也能滿足基本居住需求。
65% 的台北年輕人因為買房壓力大而不敢生小孩,由此可見,房貸壓力有多大阿~買房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小資族們,每天錙銖必較存下的積蓄,終於買了第一間小宅,是多麼珍貴的一件事情,但如果因為空間小而讓生活品質打折扣,小資族們一定會哭泣的阿!!有甚麼解決辦法?來看看吧!
位於台北市松山區屬是35年的老屋,女屋主買下這間40坪的老屋時,考量自己使用的空間不需要這麼大,因此便決定將部分空間規劃成套房,也可減輕房貸的壓力,要如何巧妙區分自住和分租的格局規劃,不讓彼此的生活空間受到影響,考驗著設計師的功力!
去年底央行總裁彭淮南一席「房貸戶要注意利率風險」之說,似乎預告著利率即將上調,房貸低利率環境不再,此番談話為房市掀起一陣波瀾,政府的目的似乎是要提醒投資者,市場不可能永遠維持2~3%的低利率環境,計畫買房的自住客需要思考升息後的負擔能力,而更有不少首當其衝的房貸戶,在面對什麼都漲,但就是薪水不漲的現況下,開始四處尋找房貸利率更優惠的銀行申請轉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