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中靜謐巷弄中的57坪老透天,歷經半個世紀風霜,儘管水、電管線老舊,還伴隨風水上的疑慮,卻依然散發出獨特的古樸韻味。為滿足設計工作室與實品屋展間雙重功能,設計師從外觀改造入手,保留具重複利用價值的老件,並重新梳理空間動線。在設計師的巧手之下,半百老宅以嶄新的新中式風面貌重生,精妙的設計還於2024年榮獲美國 TITAN Property Awards 銀獎肯定。
比起新物的疏離感,老件獨有的歷史故事或許更加迷人!這棟位於陽明山腳下的複層別墅是屋組主的祖厝,因前幾年疫情嚴重時不能出門,成為了半世紀老屋翻新的契機。50 年的複層老屋從建築外觀開始改造,剔除老舊磁磚後加強外牆防水圖層,帶有窯變色的白色磁磚重新鋪貼建築外牆,並添加灰色格柵造型,讓這間老舊祖厝有了全新面貌。內部裝修手法有別與一般住宅設計,著重在讓屋主的古董老件收藏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以復古磚、花磚、特殊漆和木質元素建構生活的舞台,構築庭院茶室與室內品茗區,讓歷經多年累積的藏品成為日常光景。
老屋存在總價低、室內空間大等優點,是不少人的購屋首選。但不合需求的規劃與基礎建設,勢必得要經過翻新才能舒適入住。原木工坊 李佳鈺總監建議將6成的預算放在基礎工程上,再輔以完全客製化的原木家具建立風格與機能,從根本著手,在理想預算中賦予老宅新生命。現在就一起用4個實際案例,探索老屋翻新的裝修小秘密吧!
此案是屋主與奇拓室內設計二次攜手合作,56坪老屋翻新計畫裡,面對漏水、壁癌等問題,先從基礎工程著手,更換不符合時宜的水電管線,讓老屋體質煥然一新。
日式設計風格可以細分為「禪」、「侘寂」、「和」三種,其中侘寂Wabi-Sabi在設計上更強調材質原始質感、自然元素與保留時間痕跡等。而這間獲得TID AWARD 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單層TID獎肯定的30坪侘寂風私宅,為一對醫師夫妻所有,因兩人相當喜愛復古老件,對侘寂的靜與樸實深深著迷,選擇將侘寂風帶入日常生活之中。
經營寵物美容工作室的屋主,過往曾邀請原木工坊 李佳鈺總監協助設計租賃的工作室,因美好的合作經驗,讓屋主在購入這個35坪老屋之際,選擇再續前緣。因應屋主住商混合的需求,李總監先根據過往合作的默契,明確生活與工作分界,再重複使用老件家具,在理想的預算、工期之中,為屋主打造出張弛有致的生活尺度。
所謂的「老屋翻新」就一定是拋開舊有面貌、全面淘汰嗎?這間80坪的樓中樓空間,乘載了一家四口將近二十年的記憶,接下這個任務的太硯設計團隊,大膽跳脫原有思維,保留過往的字畫、古董鐘和檜木家具等老件,重現日式的質樸精神,加入北歐的極簡美感,創造大面積留白的Janpandi風,讓人與人專注在彼此互動的幸福時刻。
25坪的老空間,因年久失,存在漏水等基礎建設問題,因此決定請威楓設計協助將老屋翻新,一家三口所居住的老宅原格局為三房兩廳,但多餘的房間不僅長期閒置,還讓空間感變的壓迫,因此老屋翻新的第一步,就是將整體格局重塑,再透過老件軟裝佐紅棕色調,勾勒復古從容的法式工業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