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台中市西屯區新成屋,擁有室內69坪大坪數,希望能規劃成3房2廳3衛,與設計師溝通需求,設計師考量長型屋容易產生採光及通風不足等問題,公領域摒除傳統框架,改以45度斜角設計,引入大量光線,並省下廊道空間,將坪效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僅如此,巧妙的動線佈局、靈活運用多元異材質及精湛的展示收納及隱藏設計,實現都會菁英最嚮往的居住空間美學。
浴室空間好小,沒辦法做乾濕分離、收納空間不足怎麼辦?現在許多預售屋、新成屋雖然主打有兩間浴室,但其實空間小到難以使用;老屋則是原本浴室間數不足,要改造或增建都是學問。本篇針對小坪數浴室設計,彙整了六大浴室裝修重點,從防水、材質、乾濕分離、收納機能、通風 5 大方向,幫屋主找到小坪數浴室的生存之道!
台北信義區40多年的老屋,採光與通風不佳,且隨著家庭成員增加與需求轉變,已無法滿足使用,原老屋客廳與兩個房間的佔比較大,孩子日漸成長,需要男女各一間房,屋主在家工作時間也變長,期望新增一間書房辦公,設計師從空間自由度為概念,以L型的轉折手法引入設計,象徵居者與空間的變換,拆除牆面,依照居者習慣與需求,重新梳理動線,整合收納系統、多元異材質與柔和配色,敘寫和諧優雅的居家模樣。
這間超過30年以上的老屋,本身有水電管線老舊、採光不佳的問題,在一家三口即將入住的情況下,來到了重新整頓的時刻!設計團隊針對33坪的空間,除了全面翻新管線外,大量注入一塵不染的純白色調,體現在俐落的幾何量體上,讓人彷彿來到充滿雕塑品的現代美術館,更映襯深海藍的鮮明樣貌。而整體採開放式格局,形塑流暢的雙面通風與採光,完美化解老屋的原生缺陷。
屋齡超過30年,原本格局空間分配不當,臥房較多衛浴狹小,部分架高地板造成空間壓迫,不合理的隔間影響光線穿透,通風不良導致老屋潮濕壁癌問題。根據居者需求,調整格局變更動線,讓日光及視線得以穿透到房屋後段。透過基礎工程翻新、格局動線佈局、多元材質堆疊,成功將不適合居住的老屋,重新改造為久住宜居之所,著重以光影變化、手感塗料呈現歲月的痕跡,融入生活美學的靜謐住宅,讓氣質女屋主創造出更好的生活循環。
提到度假,多數人聯想到開車、坐交通工具遠離都市,走入大自然裡。然而透過室內設計,創造植物與居所共生、共存的環境,就能盡情享受愜意的度假樂趣。將43坪老屋改造成度假感的休閒風居所,引入戶外充沛的自然光,營造流動、通風的室內環境,選用實木、木紋系統櫃、花磚等自然材質,堆疊出美感與機能兼備,宛如度假勝地的居所,讓人每天都好想回家!
在這條巷弄深處,一棟狹長的老屋靜靜地屹立,承載著三代人的故事。這是一棟兩層樓加上頂樓鐵皮加蓋的建築,單層約35坪,屋深卻達18公尺,除了屋況老舊外,採光、通風與空間的連結度均嚴重不足,雖然各處均流露著歲月的痕跡,卻也寄宿了家族的記憶,因此屋主希望透過重新翻修,改善既有問題,延續三代情感。
客廳是居宅的核心空間,不僅是凝聚家人情感的重要場所,更是一個家的門面擔當!疫情趨緩後,許多屋主對於身心靈的洗滌更加重視,「療癒感」也成為居家空間的主要訴求,而日光、綠意、通風更是缺一不可的必備元素,爾聲空間設計 陳榮聲、林欣璇總監面對小坪數住宅時,以活化空間佈置療癒角落為主軸,屋高足夠的情況下,可透過較高的植栽擴充小宅的開闊感,而大坪數住宅則更重視場域間、室內外的銜接,快跟著小編來看看設計師帶來的3個精彩案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