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有一房一衛的狹長老屋,牆邊還有一整排的結構柱,讓空間很難運用。為把了20年老屋改造成兼具住家與工作室機能的home office,設計師把原本位於房屋前段的衛浴拆除,改成廚房,並且採用結構柱不封板的設計,讓光線穿透。房屋前段規劃為兼具客、餐廳及書房功能的多元使用空間。原本位於房屋前段的狹小衛浴,移到中段,變成主衛、客衛雙拼互通的設計。
老祖厝翻修跨越時代隔閡,超越住的想像,推陳出新重燃希望。這是兩間比鄰而處,狹長晦暗 40 歲高齡的老房子,在第二代主人放下國外事業回台後,有了新的身分,讓我們快一起看看這原本面窄身長的老宅屋,將帶給我們什麼變身驚喜吧!
這幢座落於墨西哥猶加敦州,由Taller風格建築師事務所( Taller Estilo Arquitectura )建造的現代居宅,以巧妙手法改善原先狹長屋型。雖然這幢擁有兩層樓高的居宅僅 19 英尺( 5.7 公尺)寬,室內空間仍讓人感到通風明亮。
本案為雙併式透天住宅,設計師根據家庭成員的習慣客變空間,給予明確分層規劃,量身打造舒適的生活環境,並挹注新古典風格,演繹宅邸的氣勢與優雅,快跟著小編一起走進來看看吧!1 樓,玄關規劃狹長通道直抵客廳,在動線引渡之中,創造柳暗花明的敞朗廳區視野;客廳採以挑高格局,藉著沙發牆、落地窗的延伸,型塑具氣勢的
22 坪老公寓是狹長的屋形, 3 房的格局形成陰暗的長廊,其中 1 間男孩房還沒有窗戶,封閉感相當濃厚。蜂巢格式的收納、木材染黑做出鐵件的鞋櫃懸吊、主臥床頭刻意斷開的收納櫃等,在有限空間裡做出最大的造型變化,讓整修後的老屋處處是驚奇。
KIENTRUC O完成了House 304的設計與開發,座落越南胡志明市,巧奪天工的狹長型房子。正面緊鄰著開闊大街,形塑一座長39米而寬11.5米,如塔般的高聳建築 。『在這裡,我們想為居住於典型越式長屋的年輕家庭激起另一種可靠的居住體驗。解決設計環境受限於建物斷層而引發的休閒、通風與光照等問題。』建築師如此解釋。
拉開拉門,有別於雜亂喧嘈的日式居酒屋印象,揉合現代時尚感與傳統日式花藝的用餐空間,便在眼前開展。 20 坪的店內空間,規劃為一般座位區及吧台,左側主牆宛如一面宣紙,加入紅葉、枯木和綠意等元素,繪成一幅靈活躍動的畫作。在設計師的巧妙規劃下,讓原有的狹長空間格局不顯侷促,並利用材質的連貫性,帶來一致性。
陽光,生活日常最不可或缺的存在,如水如空氣,更是空間中氛圍、溫度的靈魂,而對於一個 60 年代建造的老透天厝,結構狹長、錯層落差的弔詭格局,除了讓其失去了光的呵護,更多了鋪天蓋地的陰黯潮濕;這樣的老宅主人買下它後,究竟找了什麼樣的設計師為他整頓這斷壁頹垣的空間,實現夢想中的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