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婷設計師透過 30 多年的老宅改造,不僅改善了外觀,也重新配置內部結構,包括增設採光天井,使老宅轉變成陽光充足的現代住宅。
這間位於台北市的老透天是台灣傳統建築中常見的連動設計,左右住宅相鄰加上狹長型老屋格局,光線都被阻絕在外、造成室內走到哪裡都很昏暗。為了扭轉複層建築採光上的劣勢,均漢設計變更樓梯位置,將三樓梯間開口移動至露台採光面旁,利用梯間錯開的格局並搭配玻璃扶手,讓照射進來的光線能後達到最有效率的運用,也開啟天井將光線由上方引入,原本昏暗的狹長老屋彷彿開啟大光圈,化為沐浴著和煦日光極簡北歐風格宅。
本案位於台中西屯區室內38坪,由於屋主擁有極佳的生活品味,在毛胚屋時期就已委託設計師全權規劃,符合屋主生活習慣的格局及動線,分配合宜的公私領域,對於大樓常見的樑柱結構問題,利用弧形天井與曲面天花造型修飾,同時結合奢石、鍍鈦金屬、玻璃、燈光、木質等多元建材,堆疊沈穩內斂的質感豪宅。
空氣、陽光與人們的情緒與及居住品質有著緊密的關聯,而室內設計即是讓空間化腐朽為神奇的重要媒介,「每到新的工地,都會先看整體採光與房屋座向,利用格局配置與設計讓採光進入空間之中,與人產生互動十分重要。」禾研空間設計總監徐敏慧說道,此次她將以兩個活化居家採光的經典案例體現光與生活之間的巧妙關聯。
歷經風霜的大齡老屋,大多存在採光不佳、棟距過近、格局與需求不符的狀況,而這個屋齡高達50多年的連棟透天,在均漢設計兩位設計師的協助下,透過天井、綠意、沖孔板與擴張網等設計,在隱私與採光間取得平衡,清楚系日光宅邸就此誕生。
採光好壞,是衡量一個住宅重要的標準之一,居家如果擁有好的光線,能讓空間顯得開闊,居住於其中也會感覺舒適、放鬆,而這多半取決於建築物的結構、位置與環境,並透過室內設計迎向最好的採光,此次新澄設計黃重蔚設計總監將透過兩個採光的精彩案例,為我們闡述如何透過設計發揮光線的最大效用。
屋主夫妻帶著孩子即將入住這間35坪新居,此案為中古屋,本身具有狹長格局、穿堂煞與收納不足等缺陷。設計團隊巧妙引光入室,挹注大篇幅的溫暖日光,化解狹長格局導致的陰暗感,並透過聰明的收納設計,化解令人頭疼的風水疑慮,又大大提升實用機能性,創造一家三口都愛上的現代風親子宅。
為女性居住者而生的120 坪挑高樓中樓豪宅,顛覆了以男性為主軸的視角,由毛胚屋開始著手,融入高級訂製的現代飯店風格,客廳以人字紋木地板鋪陳迷人高雅的風範;天花板結合鍍鈦、白色大理石材質營造出不凡的豪宅氣場;更令人矚目的是,一道絕美的鍍鈦玻璃旋轉階梯,以柔美精緻的形式,串聯了上下樓層間的過渡,宛如廳區的大型裝置藝術,亦展現出女性的優雅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