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新物的疏離感,老件獨有的歷史故事或許更加迷人!這棟位於陽明山腳下的複層別墅是屋組主的祖厝,因前幾年疫情嚴重時不能出門,成為了半世紀老屋翻新的契機。50 年的複層老屋從建築外觀開始改造,剔除老舊磁磚後加強外牆防水圖層,帶有窯變色的白色磁磚重新鋪貼建築外牆,並添加灰色格柵造型,讓這間老舊祖厝有了全新面貌。內部裝修手法有別與一般住宅設計,著重在讓屋主的古董老件收藏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以復古磚、花磚、特殊漆和木質元素建構生活的舞台,構築庭院茶室與室內品茗區,讓歷經多年累積的藏品成為日常光景。
位於淡水河畔的75坪雙拼宅在經過現代風格的重新翻修後,以優雅的視覺設計與功能性規劃,成功獲得了2024年A'Design Award Iron Winner、2023年MUSE Design Awards金獎、2023年NOVUM Design Award銅獎等國際設計大獎。
時光荏苒,女屋主長大後回到童年的家,決定翻修這個充滿回憶的地方,讓它重現昔日的溫暖與美好。這棟三層樓的透天別墅,因地勢關係分別為地下室、1樓及2樓,屋齡已超過50年,原始屋況壁癌漏水相當嚴重,設計師透過老屋基礎工程翻新、微調動線佈局、多元材質拼接、庭園造景,改造後日光大量進駐,室內外景色合一,並適時保留老鐵窗花及舊玻璃等復古元素,讓老屋保留過去的成長回憶,換上嶄新容顏、健全體質,繼續陪伴屋主一家人未來豐盈生活,譜寫溫暖四季。
陳之凡設計師將 30 年的老屋重新翻修,專注老屋翻新的實際面,重新替換水電管線,著重未來在行走的空間配置、動線,透過舒適的材質去鋪陳,提升居家環境。
四十多年的都市老屋,面對著扇形格局與斜角樑柱的挑戰,陳嘉鴻設計總監透過「降低高度、換取寬度」的設計策略,化解不規則的空間難題,利用將斜樑隱藏在天花板的設計,讓天花板看起來寬敞而高挑,進而增加了視覺的開闊感,讓不到六十坪的空間,猶如百坪豪宅的寬廣視野,打造極致的坪效創造與美感體現
老屋問題多,不只要全面翻修,還要住得舒適,基礎工程最新對策、美化居家顏值的秘訣是什麼?成境設計秉持「讓生活走進來」,以講究的方式,解決居住者生活的需求,重視人在空間中的生活樣貌,透過4個50年以上的老屋翻新,量身訂製每個空間的專屬性。
臥室不僅僅是睡覺的地方,它們更是我們休息、放鬆和恢復活力的聖地。隨著時間推移,即使是最舒適的空間也可能變得陳舊無趣。如果您的臥室需要翻新,不必擔心,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翻修,一些小的改變就能帶來顯著的效果。以下幾個簡單且有效的方法,能夠讓臥室煥然一新!
29年的老屋重新裝修,原有櫃體必須要全部拆除嗎? 針對31坪的空間,行濶設計的鄭大年Danny總監以創造宜居空間的初心,跳脫打掉重練的制式想法,維持現有格局,並改造前屋主的木作家具,以現代輕美式風的調性,注入清新淡雅的灰白色調,襯托出公領域的沈靜典雅,展現充滿溫度的全新面貌。此外,廚房、衛浴空間等機能場域,則全面汰換更新,體現於日常中的起承轉合,讓一家四口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一片寧靜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