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主歷經前一次客變不滿意的狀況下,日宅設計接手後將客浴與廚房微調後,將屋主夢想的大餐桌與收納需求完美呈現在37坪空間。日宅設計師接手後重新調整客浴及廚房位置,讓公共區域維持寬敞舒適的客廳外,更能放置300乘以100的大餐桌,讓一家四口可以在餐廳舒適用餐或共享親子時光,也有充足的座位可以招待親友。
這間16坪單身宅住著一名科技新貴,設計師不受單一格式框限,並深諳男主人喜歡簡約俐落的現代感,以及多變化的生活情境。除了採斜切設計,讓侷促空間帶來放大視覺,視覺美感上,施以沉穩內斂的灰色,加上富含格柵線條的柔白木質系統板拼構,從異質材間的變換和融匯,達到質感與功能的完美結合點。此外,也透過和室書房、休閒吧台,將平凡日常化為男屋主最喜歡的樣子。
20 年老屋以夫妻熱愛的衝浪生活為模板,以環保明亮的實木元素重塑空間,打造混合北歐與鄉村風的愜意日常。
相較於往日封閉的餐廚型態,現代人傾向於在居家設計時,將餐廚區設定為開放式規劃,不僅能夠獲得更充裕的行走空間,寬敞的視覺效果更是其熱門的關鍵。而在不同的居宅條件下,亦會產生相對應的開放式餐廚型態,今天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明代設計匠心獨運的3大開放式餐廚設計巧思吧!
64 坪的老透天是傳統的長型屋格局,設計師為了改善室內採光與優化動線,將門面內縮並選擇整面玻璃讓室內能獲得更充足的光線。獨棟老透天改造從門面開始,將門口內縮,空出寬敞的前庭讓門面更為寬敞,並佈置植栽與長凳營舒適的庭院空間。一樓迎賓區挑選工業風的長桌,搭配垂釣的造型燈飾;二樓規劃開放式吧台餐廚,打造帶有居家與風格咖啡廳的休憩空間,也成為客戶來訪時可以體驗的showroom空間。
不管家中坪數多少,能夠做好收納規劃提升家屋的效能,讓生活物件分類好並擺放在恰到好處的地方,便能讓居住在空間裡的人們享受生活的舒適度與幸福感。馮彥鈞設計師認為一切風格的塑造,都來自屋主需求而誕生,若能讓空間裡的收納進化至兼具動線與美感,讓機能發揮至最大,是創造屋主幸福感的秘訣之一。
「我認為一個好的居家空間設計,可以改變居住者對生活的看法與生活模式。」爾聲空間設計總監林欣璇分享其設計理念。針對餐廚空間的設計上,她認為中島提供全家人一個可以凝聚情感的互動場域,是近幾年非常重要的設計;再面對全球新冠疫情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進而也影響了飲食習慣,促使餐廚空間在功能與情感上有些轉變,進一步分享觀察到:「大部分的使用者希望餐廚空間,不再只是單純吃飯、烹飪的地方,特別當面臨WFH、家中小孩視訊上課的同步需求,希望空間機能重疊,餐桌或中島能兼具書桌功能,且結合插座的設計。」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改變,現代人的飲食習慣趨向簡單、輕便為主,料理也不再是女主人的責任,男主人也身兼成就美味關係的角色。采舍空間設計總監楊詩韻說:「開放廚房與中島設計,讓家人增進交流,是餐廚空間增添溫度的關鍵。」餐廳功能不再只是料理,中島設計的誕生,讓餐廚機能合一,料理的同時,還能同時留意孩子在公領域的動態,甚至在假日、平日的晚上都是與家人互動的絕佳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