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坪自地自建的北歐宅,設計師不僅考量到居住成員的生活需求,在空間色彩上更是突破北歐風的常用色調,以莫蘭迪藍、倫敦深藍相互搭襯,留下了鮮明的空間印象,運用木紋櫃體、皮革軟裝,挹注復古的空間氛圍。
40年雙拼華廈經改造後重拾陽台光景,統一建材與簡化立面,讓生活回歸自然,感受回家的安心與平靜的情緒。室內除了以最低限度的隔間設計來創造寧靜的氛圍,建材上也十分極簡。全室僅使用單一建材,以自然紋理的長條石紋磚從地板鋪設到牆面;軟裝也走極簡主義,一座墨綠落地沙發、手作木察機以及藤編單椅,藉以讓視覺回歸到自然的光影,以及搖曳的綠意感受到清風吹拂。
90 坪的老屋在歷經 30 多年的歲月後,動線不佳、樑柱過於明顯、採光不佳等問題一一浮現,因此設計師全盤考量三層樓的空間,清楚劃分公私領域,串聯了流暢的生活動線,並運用植栽、軟裝等人性化細節,營造一家五口的北歐風美宅。
沙發屬於居宅空間的重點軟裝,更是一家人盡情放鬆的角落。但沙發的款式與造型百百種,該如何兼具居住成員的喜好,挑選出一張符合使用習慣與空間風格的沙發呢?
31坪北歐宅的空間以輕淺木質鋪陳,並運用大面積的留白場域、鐵件燈飾的相互搭襯,貫徹北鷗設計崇尚的簡約理念。格局規劃為機能齊備的3房2廳,電視牆作為公私領域的分野,預留兩側走道,讓無形中產生的回字型動線,豐富居住者的生活軌跡;而開放式客餐廳中央,放置一組低椅背的雙向沙發,不讓軟裝形式侷限了居住者的乘坐方向,更實現夫妻倆與毛小孩們盡情窩在一起的甜蜜夢想。
北歐親子宅整體場域營造出清新明亮的氛圍,一家四口能盡情享受悠閒日常,空間色彩以大量輕淺木質調,挹注溫潤感受,開放式公共空間更於家具軟裝與牆面添抹湖藍色,私領域則以居住成員的喜好,分別為空間加入灰、藍、粉調,讓每間臥房都能展現出居住者的獨特魅力。
光,對於生活空間來說,就像是靈魂般的存在,當我們走進一間採光舒適的住宅時,彷彿能感受到空間中散發出更多放鬆、自在的能量。被譽為現代建築最後大師的貝聿銘也曾說過:「讓光線來做設計」,生活空間若以光影為主軸改動格局,並在建材與軟裝的輔助搭配下,原始採光得以改善,其他屋況缺陷也可能同時化解。
走入45坪北歐宅,偌大的公共區域以輕淺白與粉色相互鋪陳,輕甜細膩的氛圍伴隨著一家人歡快的笑鬧聲,軟裝則選擇湖水藍沙發與芥黃色餐椅,透過鮮亮色彩構築活潑玩味的氣息,更於無形內劃分開放式空間的區域性,最後運用木地板與水磨磚兩種相異的地坪材質作為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