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設計家小編的精密分析,老屋 x 小坪數是最近特別火紅的議題!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果然還是翻修老屋最能保留情感與歷史痕跡,又能得到一個全新的居家空間呢!設計師們神乎其技的功力更讓小編佩服得五體投地,不管 20 、 30 還是 40年,都被改造得如同型男靚女一般完美!
位於台北市北投區的 80 坪的宅邸,深具大器典麗的元素,氣勢萬鈞的內外玄關、富有沉穩質調的客廳與精緻的用餐空間,展現了新古典風格別出心裁的設計,同時顯示居住者的尊崇身分。設計師為身為教會創辦人的屋主量身打造,將中古屋翻修成同時可接待貴賓、處理公務與可全然放鬆休憩的氣派大宅。由矜貴的外玄關設計,屋主的
老屋的特點是「歲月」,它往往裝載著全家人愛的回憶。將「時間」這個非常微妙的元素,應用在居家空間的設計上,就能成為混搭主義裡的中心元素,與人文交叉前進,遊走在各個年代的輝煌記憶裡。
現代人對生活越來越講究,除了食衣住行,也不忘找出生活的樂趣,許多人常有蒐集物件、珍品的興趣,若能讓收藏一一展示,不僅自己看了賞心悅目,還能和朋友分享,不正是一舉數得嗎?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案例空間,原是中古屋空間,重新翻修後的設計規劃,需細膩考量兩代居住者的使用思維,像長輩著重於風水,年輕人則看重設計
位於台中市區屋齡 30 年的透天厝,原本屋況不佳,過小的窗戶使客廳光線不足,整體空間昏暗。經過設計師巧手翻修後,將原本的小窗戶改成整面的落地窗,迎進自然光源,室內變得明亮又清爽! 一樓平時為男主人與女主人主要生活空間,設計師以大片落地窗將室外光源引入,並以簡約風的手法重新規劃,刪去多餘格局界線,減輕
位於基隆的 28 坪 3 房 2 廳居家,為老屋重新翻修,設計師改善漏水、壁癌等問題,並以開放格局做規劃,延展小空間視野,同時增設儲藏空間,滿足日常收納機能;整體雖以 loft 風為定調,但卻突破粗獷的住宅表情,融入細膩的質感韻味,給予屋主清爽的居住體驗!走進公領域,可見空間鋪陳大面積超耐磨木地板,
狹長形的房子往容易有採光不足的困擾,若是碰上屋齡超過 30 年,很可能面對的是一個個又小又陰暗的空間。這次老屋翻修的正是這樣的窘境,空了許多年的房子亟需大大地改頭換面一番,但又窄又長的屋形該如何克服採光問題,考驗設計師功力。
第一次來台的日本住宅設計大師blue studio設計總監石井健,在把台灣的首場演說獻給了「2015台灣空間設計經營學院」春季首發場的「亞洲新思維 設計高峰會」活動。由於石井健所經營的blue studio公司,自2000年度開始住宅翻修的新業務,由於日本都會區的地價寸土寸金且高得驚人,住宅坪數多半不大,因此他分享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創造寬闊的體驗與視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