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20年的透天三層老屋,屋主鍾愛居家幽靜的環境不捨搬離,由於屋型本身較為狹長,空間屬性界定不清,經常活動的公共空間、書房、更衣室都因長年居住而堆滿雜物,較長的過道和頂樓的房間則變成被忽略的閒置區塊,設計師歸納屋主一家人個別的需求,透過原始、自然、樸質的材質,讓老屋獲得新生命;移除沉重的牆面,將空間還給居住者,透過簡化隔間和清玻材質,以框景的概念創造屋裡的每一處風景。
狹長老屋坪數相當小,本來隔為3間套房作為出租用,決定改為自住後,設計師將2間臥房安排在狹長格局的兩端,將公共空間集合在中央,重整為2房2聽1衛的格局,並善用拉門讓動線更加流暢。
老屋常有格局不夠方正的情形,除了很多如梯型或凹凸不一的不規則形狀外,最令人頭痛就是較為狹長的淺間屋型,包括典型的傳統街屋或是雙拼式的公寓,這些近乎長方型空間容易滋生相關問題
我家是狹長型的舊公寓,從前陽台進來後除了看到客廳,還會透過廚房門看到廚房水槽,但是只會看到水槽喔,不會看到瓦斯爐或冰箱,這樣也算壞風水 嗎?(台北大同區的曾太太)
浴室緊臨廚房,而且完全無採光,客餐廳又太大,位移廚房並擴大浴室,小宅也能有開闊的空間感!一個人住的16坪空間,因狹長不規則的屋型,加上格局設計不良導致動線混亂,不但客、餐廳過大屬性不明,採光也不佳,廚房小的可憐還緊鄰衛浴。
狹長形的空間格局對於屋主與設計師而言都是難題,這類型的格局最常見於中古屋的空間中。如何能夠解決狹長形格局帶來的先天限制以及缺失,而又如何能藉助裝修技巧來營造舒適的居家空間,相信是許多屋主關注的焦點。玳爾設計的朱志峰設計師提供幾個裝修經驗,告訴大家如何能夠修正狹長型格局的缺點。
買間十多歲的老屋,找個厲害的設計師,也許就可以換回一間宛如重新投胎過的新屋了!這間位在市區的透天宅,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原本的格局被切割得相當零碎,梵蒂亞設計設計師卿敏華率先整理了過於狹長的格局動線,透過重新配置隔間,以溫柔的設計語彙包覆整個空間,讓老屋也重新獲得了成為家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