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賴交通工具移動的屋主,在鄰近捷運站的巷弄間找到一間50多年老屋,但原來的屋況、採光和通風條件都不佳,要如何大改造讓房屋成為一家四口溫暖的家呢?接下這項困難挑戰的是深獲國際媒體及國際獎項肯定,以生活作設計具國際視野的曹均達與劉冠漢設計師,團隊以模型模擬、溝通,首先強化老屋結構,並大刀闊斧改變原來格局,從外觀到內部動線重新設計,將陽光和自然綠意引進室內。
本案以「琢」為名,意指設計師透過細心推敲、修飾,讓 35 坪老屋煥發新生,更結合工業風格保留老屋的粗獷特色,個性與細膩美感兼具。
銷售工業用機械及相關產品為主的「琛元企業」,設計師針對其企業屬性,運用光亮的金屬建材植入經典形象,並結合粗獷Loft 元素、俐落的線性語彙等,打造出陽剛中帶有微奢華的辦公室新風貌,快跟著小編一起走進來看看吧! 入口處,有如空間盒子的隧道開口,透過大面積的金屬面材、圓型燈飾的擺置,凝聚方中帶圓的端景意
採光不足、棟距過近、缺乏隱私、噪音干擾……上述的缺點皆是台灣老式長型街屋所要面對的問題,均漢設計發揮巧思,將透天三層樓藉由色彩、材質、設計手法、現代科技統整擘畫,以卷土重來的決心大破大立,這麼精彩的案例,絕對要大力推薦!
11 坪的小坪數空間,溫故知新創造師-林峰安設計師憑藉百萬以下有限預算,整合各項收納機能、妥善運用每吋坪效,同時融入放大而穿透的設計手法,讓居宅充滿個性魅力,滿足居家美感和實用性,快跟著小編一起走進來看看吧!
一般居家空間為滿足收納機能,都會把櫃體做高做滿,但對小坪數而言,卻往往壓縮了空間,完全悖離小坪數必須要有放大空間感的重要原則,因此如何讓櫃體和空間感取得平衡乃首要之務,其解決之道即先取得和業主的溝通,如何讓生活物件有所取捨,才能進而依據留存之物的尺度,評估櫃體的大小和擺放的位置...
難以駕馭的浪板建材,在設計師的巧思運用之下,竟成了商業空間極具個性的裝飾!55 坪老屋,採以陽剛的鐵皮浪板加以改建,結合濃郁的薩克斯藍,並導入開放明亮的場域視野,使 Loft 風絲毫不覺沉重,反倒透露出時髦年輕的活力,快跟著小編一起走進來看看吧!走進空間,可見各式異材質的完美運用,顯現工業風的混搭精
30坪的空間裡,展開一家三口與喵星人的嶄新生活,由於女屋主鍾情於工業風的獨特性格,又希望能呈現出家居的溫暖,因此注入原木質材的元素,意外的融化工業風的冷冽感受,調和溫潤與個性兼具的家居樣貌。以淺色調鋪敘整個公領域,木紋肌理的地坪與櫃體,再搭以淺灰色系的壁面視覺,營造出輕盈無壓的中性風尚,天花板更捨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