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常居住的老公寓,雖有著復古人文的意象,但卻有許多讓人詬病的缺點。趕快來個舊屋翻修大改造吧! 不過在翻新之前,有許多功課需要做足喔!像管線老舊、漏水壁癌、結構性問題到格局動線、風格設計都是門學問;設計家 10 月份特別企劃專題以「老屋改造的裝修密技」為題,讓設計家的人氣設計師們分享經驗與裝修技巧,告訴你如何將老屋打造成為人人都想住,機能與美感兼具的優質居宅。
二十多年的老房子,儘管周匝圍繞寬闊的綠蔭,但老舊的格局、暗沉的裝潢,完全跟不上大自然的清新舒緩,不只全屋的樑柱多而巨大,使天花板裝潢過低又無美感,客廳也有過而不當的虛坪,加上餐廳和主臥配置亦不合比例,於是全部打掉重練,重新配置空間和安排動線。首先,為了讓建築和環境產生和諧的美感,以簡約風定調,刷新淡雅的色彩、降低線條的干擾,讓空間以大量的留白,迎接四季變化的聲色眉睫,從外到內都和山景互映,呈現寧靜的意境。
五十多年的老廠房,一樓是修車廠,二樓則形同廢墟,此案即屬二樓業主的空間規劃,希望以異國風為主軸,於 150 坪規劃四大區,提供電影、偶像劇、MV、廣告和婚紗攝影之場景租借。於是在整體感的基調上,設計師以紐約 Loft 街頭咖啡館為概念,將一樓外觀一併納入,先以水泥粉光打底工業風,再於二樓運用小陽台和帆布雨遮營造如戶外咖啡座的情調,而內部則以開放式的空間貫穿統一的風格,再細雕每個區塊的表情,讓鏡頭下的異國風有多元的變化。
年輕夫妻住在 16 年的老屋,可以很隨性,因為父母住在同一社區,無須規劃客房,頂多為孩子預留一間兒童房。少了人來人往的羈絆,一個徹底放鬆的空間就成為主要的概念。而設計師也看準了家就是主人的風格,因此奢侈得將公領域和私領域以 1:1 大氣劃分,同時為了讓自然光長驅直入,公領域打掉原有的封閉式廚房隔間,形成狹長型的格局,讓視野不斷向內延伸,而私領域也運用通透的玻璃材質,讓夫妻不拘小節自由行走。
由老屋改造翻新的商務旅館,設計團隊融入裸露的立體紅磚、自然的水泥胚跡、工業感的椅子、充滿回憶的畫框⋯等元素,呈現出 Loft風的個性風貌,更藉由深邃的色彩、光影的投射、折放,低調隱述藝術人文氣息。獨具個性風格與時尚設計感,步入這處空間,櫃台以深邃的石質色調,搭配幽亮隱微的燈光,為每位踏入這個旅宿空間
22 坪,原先的壁癌漏水老屋,如今卻成為的 3 房 2 廳北歐風無印系住宅--向來擅長老屋改造的澄橙設計,著重在聆聽業主內心的想法,並依循家族成員結構與需求,給予最適切的生活規劃。「雖說是男主人在主導,但在溝通時可以發現,屋主每一個設計,幾乎都是為了孩子跟妻子。」...
30 坪老屋改造成為「貝多芬VI Café & Bistro」餐廳,設計師以純淨白色作為基底,搭配充滿風格的家具擺飾,呼應北歐設計的自然樸實,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設計師採以具層次的場域規劃,創造室外到室內的漸進動線,循著拱門步入餐館後,可見空間內呈現簡潔明朗的氛圍,以不加修飾的天花、裸露的管線等
屋齡 20 年的老屋改造,在這次的裝潢計畫中,將作為新婚夫妻的未來居所,他們希望未來的家可以有書房和更衣室,廚房和浴室可以再更大一點…,因此原有 3 房 2 廳格局,便顯得不那麼適合了,在設計師的巧思改造下,透過格局的整併,和不但滿足了屋主的需求,也讓這處 Loft風居家,具有時尚又精緻的氣息。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