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幻想過能在喧囂的城市之外擁有一處靜謐的休憩居所?這間位於市區近郊的30坪中古屋,住著屋主夫妻與七隻鸚鵡,室內多處細節皆以寵物友善的角度細心規劃,搭配「白色、杏色、淺橡木色」三種輕盈和諧的色彩,融合良好的自然採光,在柔和的光影流動中,以貼心設計與開闊的空間感交織出溫柔靜謐的現代風宅邸。
由兩戶合併的52坪現代風居所,依循著屋主的需求,將分別為三房及兩房的單層住宅格局重新整合,打造出 3 房 2 廳 2 衛浴的空間配置。此外,更以溫雅自然的色彩為基底,使屋主的藝術收藏成為視覺主角,讓生活與藝術在居家中完美雙棲!
今天要帶大家來開箱一個42坪現代混搭宅,屋主是即將結婚的新婚夫妻,也是有非常多音響及黑膠唱片的發燒友。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重視生活品質的屋主,購買157坪的毛胚屋,希望打造一個能給全家人自在生活的理想空間,與設計師溝通需求,設計師發揮毛胚屋的一大特性,從零開始,量身訂做一個真正無障礙、符合所有家庭成員需求的現代風輕奢美宅,妥善擘畫格局、多元異材質拼接、美型收納、色彩搭配等,並加入智能設計,讓生活更便利,細緻規劃每一處細節,實現兼具生活美學與機能的理想生活。
屋主希望一家四口有充足的活動空間,在意每位家庭成員的舒適度,追求一種更高層次的生活體驗,因而購入位於竹北室內48坪的預售屋,設計師瞭解屋主一家的需求後,以多元異材質拼接、弧形線條、美型收納、柔和燈光等,細細堆疊家最美的模樣,精準拿捏線條比例與色彩搭配,傳遞一股穩定而富有秩序的安全感,為2大2小實現幸福的日常樂章.。
這間60坪的中古屋,原先的玄關、客廳與餐廚區串聯形成狹長格局,動線凌亂之餘,也讓空間感稍顯侷促。設計師重新規劃主臥入口,將其移至玄關與客廳之間,解決原先走道的空間浪費,亦自然規劃出公私領域的界線,並充分利用坪效,將弧形的畸零空間作為傭人房。全室以圓弧的設計語彙貫穿空間,在公領域使用柔和的奶油色作為基調,而在私領域則透過深色地坪鋪陳,帶來不同的視覺層次,形塑出兼具溫潤與個性的侘寂風宅邸。
老屋格局配置與現代生活差異大,用對預算關鍵改變,換來超乎想像的舒適升級,透過20坪、30坪、40坪的老屋翻新告訴你!老屋創生達人成境設計李順程,以解決居住者問題的方式揉合設計創意,量身訂製專屬空間,秉持「讓生活走進來」,以講究的方式,梳理日常與空間的關係,讓老屋成為承載美好生活的容器,創造高效與品味兼容的質感日常。透過3間改造案例,了解老屋更契合日常的理想樣貌。
根據神經美學(neuroaesthetics)研究顯示,弧形曲線象徵美感與正向情緒,因此近年來被廣泛應用於室內設計當中。這間坐落於台北市的32坪新成屋,也是引用弧形設計的其中一員。沐澄設計有限公司以簡約的現代風為基調,並將弧形引入室,勾勒出溫潤模樣,最後再置入收納等實用機能,讓家兼具美學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