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北市中和區的靜巷中,有一戶老屋悄悄完成了一場風格蛻變。從原本封閉沉重的格局,轉化為明亮通透的23坪北歐風宅邸。這個住著一位大人與一隻貓的家,並沒有刻意追求奢華,而是在光線、空間與日常之間,細細描繪一種簡約卻豐富的生活樣貌。
位於台北市 松山的35坪老宅,除了基本的管線老舊問題外,還存在格局不符需求、廊道狹窄、樑柱明顯與收納不足的疑慮。因此此次的老屋翻新,選擇將整體空間比例重新分配,再搭配上沉靜溫馨的Japandi元素,透過玻璃磚牆、燕麥色特殊塗料與隱藏式收納,優化實用機能與空間美學,為一家四口與兩隻愛貓,寫下靜謐的光影詩篇。
位在台中市北屯區的這個25坪現代風居家,完美詮釋了都會生活的時尚與居住舒適感。以莫蘭迪色系作為主調,整個家散發出低調內斂又不失溫柔的氛圍,非常適合兩大兩小的家庭需求。
室內19坪現代風的新成屋,屋況良好,屋主希望能改善動線與收納,讓家成為適合聚會的場域,作息與睡眠習慣不同需分房,設計師溝通瞭解需求後,以「空間裡的弧形哲學」為核心,讓家不只是一個居住空間,更是情感與空氣自由流動的場域,調整格局並加入弧形語彙,運用多元異材質拼接,融合北歐簡約與現代摩登元素,透過色彩與材質的巧妙運用,讓原本方正的空間走向流動,擘畫出一個溫柔且富有秩序的日常,讓居家生活成為一幅值得駐足的風景。
一位來自科技產業的屋主懷抱著大男孩的夢想,希望打造一個兼具科技感、智能化與生活品味的家。本案23坪的新成屋擁有三房兩廳兩衛的格局,經由澐石室研所的巧手重構,從色彩、材質到動線,都蘊含著機能與風格並陳的細節,不僅滿足一家三口所需的烹飪、居家辦公及收納實用性,更以男屋主熱愛的藍色調為題,加入俐落的金屬質感,在設計團隊的調和下,完美融合了冷冽科技與生活溫度。
踏入這間僅有18坪的居家空間,立即感受到鮮明的工業風格與溫暖居家氛圍交織出的獨特魅力。牆面大膽使用裸露水泥質感,搭配明管式軌道燈及裸露式吊燈,呈現原始且粗獷的美感。然而,設計師巧妙運用木質地板與家具、溫暖的燈光以及舒適的布料沙發,調和冷調空間,讓居住者在充滿個性的空間中,也能享有溫馨舒適。
遠離城市、回到台東故鄉,這個 70 坪的現代風透天別墅,是設計師與哥哥攜手合作自地自建,打造屬於家族的溫馨聚所。為了滿足隱私和舒適的採光,設計師將建築稍作退縮,並以天井引入明亮光線,並在中庭種植一棵光蠟樹,凝聚了家族的情感,伴隨著清新陽光和樹影婆娑,彷彿也讓時間靜止在這個美好的瞬間。
由半毛胚屋著手的 71 坪大宅,設計師在全面性的空間健檢後,決定翻新解決既有的磁磚空心及潛在的漏水風險可能,並以女屋主所鍾愛的歐美英式風和藍色調為設計出發點,搭配歐美格子門、復古花磚,以及人字拼地板等經典元素,挹注優雅而溫暖的美學質感。此外,在挑選材質和機能規劃的過程中,設計師更邀請男女屋主和孩子一起參與,讓家更有歸屬感,隨時放鬆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