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年的經濟脈動下,讓 38 坪老屋遭到周圍建案團團包圍,更有著陰暗潮濕的頑固問題。因此,黃世光設計師將原有 2 廳 4 房 2 衛格局調整為 2 廳 2 房 2 衛,化解私領域過重問題,並且利用前、後陽台,使光源自然流淌入室。在橡木、檜木等自然質材的搭建下,營造現代舒適的家園風貌。
從事音樂、攝影相關的屋主,喜愛簡約自然的生活感,而設計師將這個被周圍建築物包夾,近30年、顯得陰暗、空氣不流通的老屋徹底翻新。在原有陽台內縮後,不僅打造出寬敞的大陽台,更引入充沛陽光走進屋內,室內空氣更顯流通、舒暢,現代簡約陽光宅就此登場!玄關地坪以深色開始,拉出內外領域之別,同時延伸至廚房的走道區
2014 年年輕的屋主一家人邀約日作設計為他們改造老屋,但因為預算問題讓改造計畫延遲至 2015 年底,屋主克服一切難題,包含費用、人事、時間,表示「終於準備好了!」抱持著必勝的決心,屋主與設計團隊經歷 4 個月的討論與 4 個月的施工,終於在 2017 正式完工,秉持著對於裝修的初衷與改造的精神,
結婚後和另一半、孩子擁有的第一間房子,你想怎麼裝潢呢? 30 坪的新婚住宅,設計師以溫潤的木質色系為基礎,抹去多餘的裝飾手法,營造最單純、自然的居家樣貌,讓 3 人小家庭的幸福生活就此展開!設計師保留了原有 3 房 2 廳的格局,透過簡約風的設計手法,大量挹注橡木、檜木等木質元素,帶來寬敞的大客廳、
「莫不喜新,只是習慣與念舊」--即便兒女在外成家立業、各有成就,可屋主老人家再怎麼樣,也不願搬到兒女們在市區準備的新居;面對著陳舊老屋與念舊之情,設計師除了改善屋況,也貼心考量到屋主已日漸老邁,於是細心地加入無障礙規劃,讓空間與居者都透過設計,再次回到年輕時光,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面對潮濕、缺乏
屋主兒時即住在此 40 坪居宅內,後因全家搬遷新地,小時候的回憶也就塵封不動擱在原地,直至長大成家,才決定帶著新家庭回到舊居,開啟人生另一階段;而設計師則突破既往大刀闊斧的老屋翻修過程,將空間原本的好條件找回來,再依照居者需求,適性、適量做調配,在老家熟悉的陽光和微風中,演繹最適切的新生活形貌,跟著
設計團隊重新定義 30 坪中古屋的場域,善用屋案的兩面開窗,將動線安排結合採光,為屋主夫妻的 2 個小寶貝開創流暢、無死角的空間。設計師認為開放式設計首重「有分無隔」,更必須創造空間層次,因此公共空間僅運用鏤空書櫃取代隔間牆,形塑通透的回字動線,成功以日光串連各個場域。前段客廳將電視牆結合入門收納櫃
一間房子的設計起源是什麼?一場對話、一幅畫面或是一張信手捻來的塗鴉?在 32 坪的中古屋內,設計師將細瑣的靈感逐步堆砌,一種名為「高原。草原。平坦的日常」的簡約風格於焉生成,替小夫妻完成了日常中的美好想像。空間不使用過於複雜的材質與色彩,襯佐著溫暖日光,凝聚成簡約的日式涵養,並採用溫潤、富有延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