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象徵休憩與停留,這間名為「栖所」的住宅設計案例,為宜荷設計以北歐風格、大容量收納與療癒氛圍為核心所打造的新作。室內22坪的空間,設計師透過輕淺色彩的堆疊,與規劃大量系統櫃,讓這間北歐宅不只好看、好清掃還超好收!
室內坪數高達52坪的新成屋,居住者為一家四口,考量女屋主與女兒所需的衣物收納,與男屋主對於居家辦公的需求,設計師將私宅空間規劃為三間臥室、一間書房的配置,再搭配上由黑、白、灰色系所交織的美式新古典美學,滿足日常所需,也讓美常伴日常。
24 坪現代風居家,遠離了城市的塵囂,並位於山靈水秀的風景之間。室內以全然的灰調為色彩主題,彷彿進入灰調的宇宙世界,靜止了時間和生活的步調,間或夾雜著一絲沁涼透明的湛藍色,宛如穿於岩縫中的潺潺流水,抑或是天空的藍,給予清新沁人的感受。
走進這間位於台中烏日、僅19坪的小宅,你會驚訝空間怎麼能如此靈活、寬敞又沉靜。屋主是一位35歲以上的平面設計師,對於風格有極高的敏感度與自我主張,偏好混搭、現代元素交融的空間美學。而這次最大的挑戰,不只來自有限的坪數,更來自兩位「毛孩室友」──兩隻自由好動的貓咪。於是,這不僅是一個為人設計的家,更是一個為貓量身打造的生活舞台。
根據資料顯示,2025 年第 1 季購屋貸款中,選擇屋齡5~15年的中古屋比例約 9.97%,而屋齡超過16年的老屋占比則高達36.83%。此數據反映出房價持續高漲、民眾購屋預算吃緊的現況,在有限資源下,許多買方轉而選擇價格相對親民、地段條件佳的老屋。然而,老屋在安全、結構與機能上往往有潛在風險,裝修前更需通盤檢視與謹慎規劃預算配置。透過本篇設計案例,我們將探討設計如何回到生活本質,細緻梳理每位住戶的使用習慣與日常動線,將資源投注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讓每一分預算都轉化為家的舒適與實用。
什麼是家的形狀?在林佳緯設計師眼中,它並非來自模板或流行趨勢,而是從一場場深入對話中慢慢長出來的。這次,面對一戶位於藝文生活圈的地標建築、從毛胚屋開始的案子,設計師團隊不只設計空間,更打造出一個與藝術共鳴、與生活共舞的靜謐居所。
20坪新成屋,擁有2+1房的格局,設計團隊以北歐風為主軸,運用多元異材質、色彩搭配、美型收納等,打造出簡約卻不失溫度的雙人居所。整體空間以木皮、油漆、磁磚與塗料等,構築出自然柔和的基底,輔以玻璃與金屬元素,注入一絲現代感與通透視野,共同譜寫出一個機能與美感兼具的居家環境。
這間位於中台灣的 28 坪新成屋原始建商配置四房格局將空間切格得零碎,考量到屋主夫妻與四隻貓咪的生活,設計團隊重塑住宅格局將兩房改為四房,保留寬敞玄關規劃豐富收納機能;擴大客廳打造半開放式書房,更加入貓跳台設計創造寵物與屋主都能舒適自在的空間。餐開放式廚房有良好的延伸性與餐廳結合,建立另一處休閒空間;兩間臥室打通後讓主臥得以擁抱獨立更衣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