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奢侈稅上路後,投資客短期轉手交易賺取差價的利潤被壓縮,市場回歸自住為主,但都會地區精華土地稀少,取得不易,在成本高漲、資金又多的時代,難見房價大規模崩盤的情況,但初出社會不久的首購族口袋深度有限,在一定的自備款框架下,標榜著低總價的物件就成為了年輕人的買房首選。
法拍屋因為低於市場行情而受到民眾注目,一般來說,法拍屋的拍賣底價會比市場低個20%左右,如果拍賣流標,第二次的拍賣底價會再降20%,再流標則再下調20%,以1000萬市價的房子來看,第一次的拍賣底價=1000*0.8=800萬,流標後的第二次拍賣底價=800*0.8=640萬,大約是市價的六四成,無論是投資還是自住都相當便宜划算。 但如此的高投資報酬率,要做的功課其實不少,伴隨的風險高,也容易踩到地雷。
位於台北市松山區屬是35年的老屋,女屋主買下這間40坪的老屋時,考量自己使用的空間不需要這麼大,因此便決定將部分空間規劃成套房,也可減輕房貸的壓力,要如何巧妙區分自住和分租的格局規劃,不讓彼此的生活空間受到影響,考驗著設計師的功力!
去年底央行總裁彭淮南一席「房貸戶要注意利率風險」之說,似乎預告著利率即將上調,房貸低利率環境不再,此番談話為房市掀起一陣波瀾,政府的目的似乎是要提醒投資者,市場不可能永遠維持2~3%的低利率環境,計畫買房的自住客需要思考升息後的負擔能力,而更有不少首當其衝的房貸戶,在面對什麼都漲,但就是薪水不漲的現況下,開始四處尋找房貸利率更優惠的銀行申請轉貸。
舉凡奢侈稅,調高公告地價,甚至是實價登錄和尚待討論的實價課稅等政策走向,都是在抑止短期炒作房價,對國內房市會有短期的影響,但若從歷史經驗來看,好地段的好房子,房價絕對是持續成長,因此對於買屋自住的人,任何時段都是買點,少了投機者的房市愈趨健康,反而創造出自住客更多的利多空間,太平洋房屋建議,馬年買房,要回歸自住需求,考量地段和預算,以此找到小資族適合居住的區段。
光線就像是空間的維他命,只要注入了光線的空間馬上就充滿朝氣,格局位置不佳會擋住光源使室內昏暗…透天別墅最大特點在於,原本平面發展的格局轉為立體化,也就是說能以樓層對應不同使用成員來分配,但在配置格局前,應先釐清需求(度假用、接待所或自住)再著手規劃。
如果有一個家,屋主買下它的主要目的不是自住,也不是投資,只為了能有一個開放空間能與朋友們共享、發呆、作夢、放空...屋主會是什麼樣個性的人?這樣的房子又會是什麼模樣呢?現代人長久被緊張的生活步調與龐大的工作壓力包圍,你我都需要一個可以自我抽離的空間,具有金融及商業背景的屋主許先生感受到這樣的需求,在台南買下了與鄰雙併的複層透天厝後,委託游雅清設計團隊進行規劃,期望以「共享」為設計主軸,創造一個可與親朋好友分享、相聚、同樂,甚至能成為藝術家的開放平台,為繁忙的生活注入一絲悠閒。
室內面積對單身自住的人來說並不小,然而在規劃上,吳姊倒是有十分明確的想法:「我喜歡什麼東西都看得很清楚,一覽無遺的感覺。」因此,開放式廚房以及無隔間的客、餐廳自然是不二選擇;新成屋不須大規模整理,除了油漆,吳姊採用系統傢具來打造全室收納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