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中心,要尋得一方寧靜實屬不易,然而禾光室內裝修設計卻將這份奢望化為現實。禾光室內裝修設計團隊巧手打造的 20 坪預售屋,不僅打破既有限制規劃出令人驚豔的三房兩廳格局,更將簡約現代風格與實用機能完美融合,為屋主打造一處能讓身心沉澱的療癒之境。
位於新北市 泰山的12坪預售屋,平日居住者僅有屋主一人,但當長居國外的父母返台,一家三口要怎麼在這個迷你宅裡從容舒適的居住,同時又達到待客需求呢? 舨舍空間設計有限公司先以去客廳化概念搭配玻璃隔間破解格局限制,再透過垂直動線,找出隱藏坪效,讓迷你宅空間感與機能瞬間無痛放大!
離鄉背井到新竹打拼多年的女屋主,終於實現心願,購入了一處屬於自己的溫馨小宅。她也希望能將長年獨居南部的母親接來同住,讓彼此的生活多一份陪伴與溫暖。為了在僅有20坪的空間內規劃出三房格局,同時實現擁有寬敞廚房的夢想,屋主決定透過精心裝修,徹底發揮坪效最大值。晴翌珅空間設計在符合預算的前提下,以日式奶油無印風為主軸,重新梳理空間配置,讓原本平凡的新成屋,搖身一變成為一家三口都能自在生活的溫暖孝親宅。
這間 18 坪新成屋在屋主購入之際,即面臨前屋主「客變」所遺留的空間桎梏,導致格局完全不符實際生活需求。尤其一條橫跨公共區域的巨大樑柱,更是成為空間動線與視覺上的最大痛點。構設計改造聚焦於「顛覆既有格局,極大化坪效利用」,大刀闊斧地調換主臥與客房的位置,提升空間只用效率;電視半牆在有限空間界定多元機能。公共空間透過材質的延續串連不同場域,營造出一種靜謐有序、層次豐富的文青生活場景。
蔡昀璋總監將僅有13坪的夾層空間規劃成舒適的兩房兩廳外,收納、動線、採光都比原本的更好,更重要的是完全發揮住宅坪效,施工品質和工程細節也很周到。屋主聽了同事推薦前往諮詢後很滿意蔡昀璋總監對住宅提出的改造方案,不僅妥善分配裝修預算、將格局和風格打造成自己心儀的樣貌,工期也按照進度不需要擔心,最後驗收之後超滿意。大呼「早知道就趕快問有經驗的朋友,就不會浪費這麼多時間了!」。
本案為二十多年老屋翻新,原始格局雖有夾層,但卻令空間顯得侷促、採光受限。屋主期望在僅有16坪的範圍內,從玄關、更衣室、客餐廳到多功能室擁有完整而舒適的日常生活機能,同時也希望空間能明亮通透。允庭設計團隊回應需求,拆除舊有夾層,釋放屋高並梳理空間脈絡,透過鏡面反射、玻璃穿透、淺色鋪陳與靈活收納,使有限坪數幻化為明朗流動的生活舞台,重塑小宅的寬敞想像。
前言:由《i室設圈|漂亮家居》總編輯張麗寶策劃之【Join Talk】設計論壇,最終日從「理想居家指南—智慧裝修、小宅魔法與老屋更新」切入新時代的裝修概念,透過基本修繕想法與多樣坪數與家庭組成的實際案例分享,提供在場來賓更實際面對住宅時可應對的改造模組。IS國際設計總監陳嘉鴻從老屋翻新點入住宅修繕必定注重之處,而馥閣設計集團創辦人兼設計長黃鈴芳則以不同坪數出發說明坪效的關鍵。
室內19坪現代風的新成屋,屋況良好,屋主希望能改善動線與收納,讓家成為適合聚會的場域,作息與睡眠習慣不同需分房,設計師溝通瞭解需求後,以「空間裡的弧形哲學」為核心,讓家不只是一個居住空間,更是情感與空氣自由流動的場域,調整格局並加入弧形語彙,運用多元異材質拼接,融合北歐簡約與現代摩登元素,透過色彩與材質的巧妙運用,讓原本方正的空間走向流動,擘畫出一個溫柔且富有秩序的日常,讓居家生活成為一幅值得駐足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