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不僅是日常生活的空間,更承載著關於生活、記憶與家的情感連結。近年來,越來越多屋主選擇留在這些帶有歲月痕跡的住所中,透過翻新,讓熟悉的地方再次閃耀光彩。相比購買新成屋,老屋翻新不只是單純的空間改造,更是對生活價值的延續與重塑。在結構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屋主們願意投入時間與資金,追求的不僅是美觀與實用,而是一種「留在原地,卻能住進夢想之家」的生活理想。
日本漫畫一則地震預言引發關注,日本氣象廳日前也公布,南海區域在未來30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機率,上升至80%。台灣身處地震帶,面對可能發生的地震風險,房屋如何防震?設計家歸納防震裝修三大重點,以及老屋翻修提高抗震力的兩大方向;並提醒買房前,應查詢是否位於土壤液化高風險區,以保障居住安全。
這是一間屋主從小居住到大的老屋,進行重新翻修時保留了原有的動線和格局規劃,將重點放在水電管線更換等隱蔽工程及色系的更換,並隨著居住者年齡的成長,重新規劃了生活機能,希望以無印風增加室內亮度,讓空間成為現代化的美宅!
歷經歲月洗禮的老屋,承載著無數的回憶,卻也因年久失修而顯得老態龍鍾。隨著子女逐漸長大,屋主夫妻倆決定重新翻修,實現一個專屬的退休居所。30坪且2+1房的老屋,經過設計師翻新後,老屋徹底煥然一新,不僅解決了原有的空間問題,更完成一處舒適、溫馨且充滿現代感的退休生活。
對愛書人來說,如何妥善安置一屋子的書,是日常生活中最甜蜜的負荷。宜蘭羅東這間 35 坪透天老宅的主人,在翻修這棟已閒置二十年的老屋時,也同樣思索著這個屬於閱讀者的難題。大琚空間設計在解決基礎工程與白蟻疑慮後,以美式風美學鋪敘空間,再置入屋主珍藏的書籍與咕咕鐘,原本平凡的老透天化身溫馨治癒的美式風格小窩。
今天要帶大家來開箱一個25.5坪、2房2廳的北歐風老屋,在台灣老屋翻修的比例越來越高,要如何保有空間並融入屋主的喜好和需求?在規劃設計上有訣竅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起來看看北歐風老屋的案例吧!
在都市裡,擁有一處專屬自我風格的居所,不再只是坪數的競賽,而是對生活理想與自身品味的投射,尤其對於屋齡偏高、格局傳統的中小宅而言,老屋翻修時常見的難題,如水電管線老舊、採光不足、收納欠佳等問題,樂沐制作空間設計 陳聖元、黃子庭設計總監 透過場域重構與風格設定,為居者打造出真正貼近內心需求的理想宅!今天小編精選3種風格各異的中小宅翻新案例,不只從機能優化、空間動線到風格塑造,更模擬出屋主對日常樣貌的具體想像,一起來看看吧!
位處於台中市大里區的30坪老屋,經過全面翻修後,搖身一變成為充滿溫度的「繆思貓咪旅館」。業主期望能打造出一處結合美感與實用機能的商業空間,讓前來寄宿的貓咪們能安心生活,同時讓飼主感受到專業與信任。歐威室內設計 陳喬暐總監以貓咪的行為習性與色彩喜好為核心理念,揉捻簡約風語彙及多元材質,將老宅轉化為療癒與安全並存的貓咪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