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是熱情,也是溫馨;它不僅塑造了南台灣的生活氛圍,更是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優勢。當建築條件侷限光線流動,設計便肩負起突破的使命,重塑空間與自然的對話。
家,不僅是遮風避雨的所在,更是情緒得以安放的容器。當我們在一個空間裡感受到呼吸的流動、光影的撫觸,那些壓抑與緊繃便悄悄鬆開。療癒,往往就從空間的質地開始,而日作設計,正是以空間為媒介,探索療癒、放鬆的各種可能性。
自然不只是風景,也可以成為家的節奏與溫度。在兩件位於台東的自地自建透天宅中,日作設計以基地環境為出發,融合空間動線、光影風流與感官體驗,打造出與自然共處的住宅樣貌,本文歸納五個關鍵策略,帶你一窺「自然舒適的透天宅」該如何實現?
初入這間30.5坪的家,首先被大片落地窗迎接的自然綠意吸引。設計上刻意弱化室內與戶外的界線,讓窗外的風景成為室內延伸的一部分,也讓整體空間多了一種呼吸感。這間日式無印風住宅由日作空間設計操刀,透過清水模、木皮、黑鐵與玻璃的協奏,精準刻劃出一種內斂且俐落的生活節奏。
前言:由《i室設圈│漂亮家居》總編輯張麗寶特別策劃的【Join Talk】設計論壇,第三日以「理想居家指南」為主題,匯聚多位業界專家,深入剖析當代住宅面臨的挑戰和解決方案。優尼客空間設計總監黃仲均、日作空間設計總監黃世光、禾築國際設計總監譚淑靜,以及 LAMETT 樂邁石晶地板設計部總監黃莉庭、龍禾名廚協理許伯暉、瑞司照明創辦人謝婉毓等,分別從智慧裝修、小宅魔法與老屋翻新等核心切入,提供全方位建議。
遠離城市、回到台東故鄉,這個 70 坪的現代風透天別墅,是設計師與哥哥攜手合作自地自建,打造屬於家族的溫馨聚所。為了滿足隱私和舒適的採光,設計師將建築稍作退縮,並以天井引入明亮光線,並在中庭種植一棵光蠟樹,凝聚了家族的情感,伴隨著清新陽光和樹影婆娑,彷彿也讓時間靜止在這個美好的瞬間。
一家三口帶著愛犬入住45坪新成屋,對手作縫布有著極大熱忱的女屋主,期許未來居所能有個人專屬的工作區域,日作空間設計 黃世光、李靖汶設計總監先將格局規劃為齊備的3房2廳3衛配置,並以柔和色調搭配屋主自選的老件軟裝及家具,詮釋質樸淡雅的日式侘寂風格,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洋溢著浪漫復古氛圍的 13.5 日式無印小宅,結合榻榻米、水磨石等材質,以及屋主收藏的老件家具,打造出悠閒而迷人的居家氣質。設計師也針對家庭成員的交流和隱私需求,利用輕量化的隔間設計,如:玻璃拉門、格柵門,讓空間既能彼此獨立亦能開放通透,打造最符合兩人生活習慣和互動模式的空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