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北東門捷運站正上方的《上東門》,不僅是一棟建築,更是一段三代傳承的記憶。術刻建築以「迎向朝陽、守望城市」的理念為靈感,將台北東城門(景福門)的文化意象轉化為當代建築語彙,結合金屬結構與石材比例,在文教、藝文與生活交界處,築起一座兼具精神象徵與城市美學的垂直地標,榮獲2025 MUSE Design Awards金獎殊榮。
這間公寓隱身於巴勒莫優雅的 Politeama–Libertà 區,並非普通的度假出租屋——它是一件活生生的藝術作品。由藝術家朱塞佩·阿馬托設計並親自修復,這座藝術家書屋將西西里歷史魅力與現代藝術感完美融合。
由 EM2 工作室 的設計師 Ela Sawicka 操刀,這間位於波蘭格但斯克 Wrzeszcz 區的小公寓,完美證明了「小,不等於簡單」。它既溫馨又高雅,充滿那些讓人心想「為什麼我沒想到?」的聰明設計,每一個細節都令人驚艷、Pinterest 收藏瞬間爆棚。這不是一般的極簡公寓,而是一場關於「流動感、工藝與空間比例」的課程,教你如何在僅僅 650 平方英尺(約18坪)的空間裡,打造出像精品飯店套房般的體驗,同時保留家的溫度與個性。
在倫敦,如果有一棟住宅能以「陽光」形容,那肯定是由 K&H Design 打造的這座彩色公寓。一踏進那扇亮黃色的前門,就能感受到滿溢的歡樂氣息,那抹鮮明的「Mr. Happy Yellow」為整棟屋子定下了基調。這棟位於 Notting Hill 的四層樓公寓,將玩味設計、優雅品味與家庭實用性完美融合。設計師 Katie Glaister 與 Henry Miller-Robinson 成功地將這個家打造成倫敦最快樂的住宅之一。
家裡的化妝間,那個常被忽略的小角落,其實完全不該被低估。選對牆面顏色,就能讓這個幾平方公尺的空間成為最有個性與品味的所在。雖然許多設計文章總說「要讓客人驚艷」,但老實說,這個空間真正的使用者是你自己。你每天都會經過、使用它,在那幾分鐘的安靜時刻裡,化妝間能成為專屬於你的放鬆小宇宙。這也是全屋中最適合「玩色」的地方:面積不大、改造容易、效果顯著,一個新色調就能讓人每天都被取悅。以下這 26 種牆面配色靈感,將幫你把化妝間從平凡小角落,變成家中最令人愉悅的所在。
屋齡17年的中古屋,以奶茶色為基底,結合弧線語彙,消解結構的生硬感,形塑簡潔且柔和的空間表情。這次裝修不僅是功能與外觀的更新,更是對屋主夫妻在工作、休閒及交流上的回應;正因如此,贏得國際評審的青睞,接連奪下2024 iF Winner、2024 A'Design Award Iron Winner、2023 IDA Awards Honorable Mention的肯定。
台灣高端室內設計品牌「巧寓舍計」憑藉卓越的設計語彙與深厚美學底蘊,榮獲「美國 IDA 國際設計大獎(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室內設計類大獎,再次彰顯品牌在國際舞台的設計競爭力。
提到洗衣房,你腦中可能浮現的是白牆、洗衣機和烘乾機的基本配置。但史蒂芬妮.貝內迪托(Stephanie Benedetto)的粉紅洗衣房與衣帽間,徹底改變了人們對這個「被忽略角落」的想像。她證明了:即使是狹長的過渡空間,也能兼顧機能與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