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存在總價低、室內空間大等優點,是不少人的購屋首選。但不合需求的規劃與基礎建設,勢必得要經過翻新才能舒適入住。原木工坊 李佳鈺總監建議將6成的預算放在基礎工程上,再輔以完全客製化的原木家具建立風格與機能,從根本著手,在理想預算中賦予老宅新生命。現在就一起用4個實際案例,探索老屋翻新的裝修小秘密吧!
80 坪透天老屋改造後,一樓庭院鋪設石頭步道,搭配兩側花圃造景,將地中海豐饒的自然色彩帶入都市生活。廳區運用木門、立燈、吊燈等等居家裝飾品營造經典的鄉村風格,一張熱帶植物圖騰地毯與植栽造景,將戶外綠意延伸到室內空間;主臥以清新的白綠色調為主題,淡彩森林壁布繪製延攬戶外綠景,體驗遠離塵囂的適切生活。
長年旅居國外的屋主一家,對「家」有著與眾不同的想像,他們鍾情於美式小木屋那種以木質為主軸、療癒又溫潤的風格。當他們決定回台退休,便選擇在台灣購置一間45坪的毛胚屋,從零開始打造心中理想的棲居之地。完成一處既能放鬆身心,又充滿靈活彈性的溫馨居所,就此展開。
這間三房兩廳的25坪老屋,透過設計師的重新規劃,有效優化動線與收納,讓空間更顯寬敞明亮,並透過經典的線板點綴櫃體門片與牆面,配合木質溫潤色調,巧妙將佛龕融入整體設計語彙,打造極具美式鄉村風格的宅邸!
35坪三房兩廳的老屋,居住者為一對新婚夫妻,兩人期待的家,是一處有一處陽光灑落、植物自在生長的空間,設計師建議通過讓陽台的重生,成為最溫柔的一方小天地,生活從此裝下詩與夢。
在小宅時代,風格不該因坪數而被犧牲。如何在15至25坪的空間中,兼顧美感、收納與空間感?本篇透過5組小坪數豪宅案例,解析設計師實踐「主體風格明確、隱性收納整合、動線比例優化」三大設計關鍵,打造讓人住得優雅、收得聰明的小宅設計寶典。
這間47坪的老屋,在設計師的巧思下,完成了一場關於生活方式的革新。屋主一家希望打破傳統格局限制,打造一個可以讓家人一起閱讀、創作、下廚好好相聚的共享空間。因此,設計師從空間的軸線開始著手,將原本封閉的區域整合成客廳、廚房、餐廳與書房串聯的流暢動線中,不僅讓光線與視覺通透延伸,也讓家的互動性變得更緊密。
摩登雅舍主持設計師王思文(Vivian)與汪忠錠(汪哥)在台灣致力推廣與耕耘歐美鄉村風與新古典室內設計風格,將歐美古典美學融入台灣現代建築,以十數年經驗得到骨幹結論:「當代鄉村風,必須維繫天然與質樸的基調,同時根據場域條件、掌握居住者喜好,以建材、色彩與佈置元素訂製獨一無二的靈魂。」
32坪的新成屋,以峇里島的自然風情為靈感主軸,結合現代設計語彙,打造成一個具備多元拍攝功能與室內設計體驗的複合型商業空間。設計團隊睿利設計與放空計畫,善用原始屋況條件,以「家」為概念,鋪陳出令人一踏入就感受到溫暖與放鬆的氛圍。空間中大量使用原木家具、特殊漆牆面所營造的粗獷質感、藤編元素與綠植裝置,並以赭紅色作為視覺亮點,完美詮釋峇里島的熱帶慵懶與自然恬靜。
老屋有著絕對的坪數優勢,但面對陳舊不敷使用的格局,就必須耗費更多的心思做調整。這間高齡 48 年的老屋進行全面翻新後,原始畸零感的長型客廳,自定義電視牆位置後變成格外寬敞,還有餘裕規劃練琴空間;狹窄的封閉式廚房拆除隔間後與餐廳整併,形成開闊自由的生活動線。兩房兩廳兩衛的設計中,重新調配主臥格局後擁抱明亮化妝台與豐富衣物收納機能,殘破的主臥衛浴也化身舒適優雅的沐浴空間。全室設計以鄉村風經典的線板造型增添住宅溫馨風格,一改原本陳舊的老屋樣貌,化為一家三口理想中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