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大安區的18坪預售屋,坐落在精華地段,不僅機能完善,還享有濃厚的文教氣息,但建築原始格局侷限於直線動線與單面採光,空間之間界線分明卻彼此割裂。因此在客變階段以「村落」為靈感,捨棄主從空間的傳統框架,取消多餘臥室,形成一房一廳兩衛的全新布局,並在不能擴張濕區的狀態下,以精準的尺度分割,擴大主衛浴空間,療癒成度有如設計旅店,視線所致都是最美的景色,充分展現屋主二人對於生活品質永不妥協的精神。
台灣房市居高不下,尤其在雙北、桃園、新竹等地區,即使 20 坪不到的小宅單坪價格也突破新高。在高房價與家庭結構變化等因素影響下,小坪數住宅迅速成為市場主流,成為首購族和小家庭的首選。小坪數住宅通常單層規劃 4-8 戶,甚至更多,因此大部分微型住宅僅有單面採光,加上市場上強推的 2+1 房,其實「加一房」往往過小,不僅壓迫空間、小房間也完全不好使用。面對許多微型住宅優化採光受限、空間狹小與收納不足的通病,好和設計何佳翰總監將櫃體牆體化,讓 14 坪小宅沒有實牆隔間卻擁有舒適的廳房格局。而僅 17 坪的自宅空間要容納一家四口,更透過收納集中規劃與活動式設計,讓微型住宅也能住得舒適不擁擠。
21坪一房兩廳現代宅,整體空間透過簡潔俐落的配置與柔和低彩度的色調,讓小坪數也能享有視覺放大的敞朗感,實現真正屬於一個人的理想生活步調。
小宅的理想生活,其實離你不遠。位於台北市大同區的12坪老屋,雖然坪數有限、格局緊湊,又面臨水電老舊與漏水問題,但經過 亞若設計 陳若雲總監的巧手翻轉,從廚房位置調整、浴室移位到收納機能全面優化,成功讓一家兩口擁有理想的現代生活樣貌。以奶茶色調與淺木質為主軸,重新串起一房兩廳一衛的動線,保有開放感也兼顧機能,不僅延伸了空間感,使用上也更符合日常生活需求,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本案為二十多年老屋翻新,原始格局雖有夾層,但卻令空間顯得侷促、採光受限。屋主期望在僅有16坪的範圍內,從玄關、更衣室、客餐廳到多功能室擁有完整而舒適的日常生活機能,同時也希望空間能明亮通透。允庭設計團隊回應需求,拆除舊有夾層,釋放屋高並梳理空間脈絡,透過鏡面反射、玻璃穿透、淺色鋪陳與靈活收納,使有限坪數幻化為明朗流動的生活舞台,重塑小宅的寬敞想像。
因後疫情隔離期間對於住宅機能有了新的需求,而開啟了這間 40 坪老屋的改造計畫。面對高齡老屋,好和設計團隊從基礎工程開始,抓漏師傅勘驗,針對結構體老舊造成的裂縫,運用環氧樹脂高壓灌注的方式徹底根除漏水問題。重新梳理老舊格局,將活動式櫃體結合電視牆設計,訂製活動電視牆拓展觀影視角外,客廳也成為了能沐浴陽光的居家運動空間。廳房重新規劃、並將其中一房改造成多功能空間,主臥五星飯店級規格包含辦公區、臥榻休憩區,而衛浴更以冰柱玻璃帷幕優化視覺與採光,讓老屋褪去陳舊樣貌,化為都市裡的度假退休宅。
步入這間佔地 60 坪的透天別墅,彷彿踏進一場生活的高級場景秀。設計師在格局與氛圍的雙重演繹下,將這個三口之家重新定義為一座充滿個性與機能的現代居所。整體設計以「日常中的質感享受」為核心概念,從室內主臥到戶外露台,每一處細節都蘊含屋主的生活偏好與設計者的空間語彙。
以現代奢華風為主軸的 38 坪住宅,原為三房配置,因屋主有在家工作的需求,設計師將其中一房拆除,結合精緻工藝手法,將實牆界線化為輕盈的弧形圍塑,打造出如同精品般的玻璃書房,更為公領域帶來通透療癒的空間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