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大安區的18坪預售屋,坐落在精華地段,不僅機能完善,還享有濃厚的文教氣息,但建築原始格局侷限於直線動線與單面採光,空間之間界線分明卻彼此割裂。因此在客變階段以「村落」為靈感,捨棄主從空間的傳統框架,取消多餘臥室,形成一房一廳兩衛的全新布局,並在不能擴張濕區的狀態下,以精準的尺度分割,擴大主衛浴空間,療癒成度有如設計旅店,視線所致都是最美的景色,充分展現屋主二人對於生活品質永不妥協的精神。
原本建商所配格局為三房,考量居住人數僅屋主夫妻二人,選擇取消多餘隔間,挪為公領域所用,而無定向性設計與方正格局擴大使用彈性,讓客廳不只是客廳,還可身兼瑜珈、繪畫與視聽等機能。在家具的選擇上皆以相對低矮的設計家具為主,降低視線,讓象山、101大樓與自然同框,免於窗外水塔、屋頂干擾視覺。燈光配置捨去過於直白的規劃,以圓形設計燈、內嵌線燈與高低錯落的燈具點亮,有如獨白的舞台,氛圍感十足。
開放式餐廚以地坪與天花高低落差劃分,既明確場域分野,也將結構樑體與電線隱藏,維持整體空間純淨感,同時透過縮小客浴,為餐廚顯化擺放冰箱的餘白,烹飪機能完善合理。公領域收納以三座櫃體填滿,弧形倒角設計修飾稜角,搭配根據收納物品微調的深淺、大小,讓櫃體富有機能的同時,也是公領域端景的一隅。
主臥室與公領域間以開放式更衣間為過度,既為私領域建立緩衝,洄游動線也讓日常生活更順暢,不到頂的櫃體設計為空間添了一份餘裕,穿透感也放大空間尺度。裝修後的主衛浴改為乾濕分離搭配浴缸的設計,灰調石材鋪陳空間,凝塑靜謐氣息,而天花暖光線燈灑落,就像設計旅店般療癒。
即使是相處多年的夫妻,也仍是獨立個體,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生活習慣,為在坪數有限的空間中重新解析「我們」與「我」之間的關係,選擇以現代村落概念重塑格局,透過流暢的洄游動線與通透格局,讓每位居住者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位置,在生活中互視而不干擾,既有我們也有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