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攝影界裡面,「光圈先決」是拍出好照片的最基本概念;對於空間設計而言就和攝影一樣,找到最佳的自然光來源是空間舒適度的基準,更進階的則是對於人工光源的配置!藉由格局調整、材質運用和隔間設定最大化自然光線,能讓居住者感知時間的流變,能讓生活變得更健康;夜晚則需要透過精準的燈光設定,滿足閱讀照明、氣氛營造等。由翁嘉鴻建築室內設計操刀的單層公寓、樓中樓與透天別墅三間案例中,精準運用自然光與人工光源,形塑出能轉換生活情境。
三代同堂共享的50坪4房兩廳的新成屋,開放公領域的格局規劃,以經典的黑與白做為主要色彩,褪去繁複,越簡單就越豐富,也將現下都市人的精神內核與居所相連,讓人從外界的歸家後獲得沉澱心靈的寧靜。
室內採光好壞是居家空間舒適度的重要關鍵!位於新北板橋的 55 坪新成屋在每個空間皆擁有大面積採光窗,設計師利用優越的採光優勢,以開放型態的公領域配置,讓客廳與餐廳安排在同一場域,創造動線與光線的完美流通。沙發不靠牆的規劃方式讓客廳呈現順暢地回字動線;另一邊的中島結合餐桌設計則是空間中另洄游動線,兩者交疊後消弭廊道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自由串聯的生活動線。
在攝影的世界中,光線能掌控大部分的成敗,而在空間中也是,充足的日光,能為居家增添氛圍,但如何讓室內採光充足,便是室內設計上重要的環節,今天就是愛住設計家將要分享給您,如何運用巧妙的空間配置,讓每一個空間擁有連續落地窗,走到哪都可以面面是採光。
何金龍、謝宗憲設計師,把握得天獨厚的優勢,為兩個案子的房屋構建全新的視野,引入光線及聚焦中心,讓舒適美觀都體現於房屋之中,享受自然氣息及人與人間的互動。
38 坪的毛胚屋,因應喜歡品茗、好客的屋主,設計師打造了一方多功能的榻榻米茶室,凝聚與好友暢快聊天的秘密基地;同時為了解決光線不足的問題,運用穿透式設計,為玄關引入適度光線;主臥房與浴室更衣室也將門的量體隱形,讓屋主可以自由地穿梭不同空間,也讓陽光灑進主臥內每一個角落。
26坪的中古屋翻新,融入居住者對家的想像,以侘寂輕日式風格為主要視覺效果,並融入無印風的概念,創造出一個充滿平靜與自然的居住空間;在格局上串聯公領域,讓光線均勻撒入,並安排簡約、不造作的裝飾與色彩,營造舒適和諧的氛圍。
55坪的新成屋以現代風做為主要的視覺設定,注重空間的開放性和連貫性,以及自然光的引入和利用,給家人寬闊舒適的生活場域。客廳、餐廳和書房等公領域開放相鄰,形成一個寬敞和通透的生活空間,兩扇窗扇大面積串聯,賦予室內明亮溫暖的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