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是日常生活的縮影,也是屋主能夠盡情展現真實樣貌的私密空間。將38坪新成屋規畫成現代風空間,透過白色、灰色調作為背景,通透玻璃隔間讓自然光流淌一室;開放公領域安排,局部融入弧形設計語彙,傾注溫潤氣息,並替簡約平凡的日常創造一抹躍動!
百坪的中古屋座落於台北精華地帶,挑高而大面的落地窗將101大樓的壯闊美景盡收眼底。在設計上設計師延續建築物的地理優勢,以大面積的落地窗攬進自然光線與優美景觀,讓整個空間彷彿沐浴在陽光與藝術之中。
Cookie跟妹妹,是屋主夫妻最愛的兩隻毛小孩。他們起心動念買下實際坪數40坪的中古屋,就是希望給未來孩子、狗狗一個和樂共居的環境。設計團隊重新規劃基礎工程、更新管線、調整格局動線外,更在清爽的簡約風裡,融合一絲日式侘寂的調性,施以層次豐富的藝術塗料,加上玻璃隔間的靈活運用,與戶外的自然光感交錯,烘托出美好溫馨的居家氣息。
提到度假,多數人聯想到開車、坐交通工具遠離都市,走入大自然裡。然而透過室內設計,創造植物與居所共生、共存的環境,就能盡情享受愜意的度假樂趣。將43坪老屋改造成度假感的休閒風居所,引入戶外充沛的自然光,營造流動、通風的室內環境,選用實木、木紋系統櫃、花磚等自然材質,堆疊出美感與機能兼備,宛如度假勝地的居所,讓人每天都好想回家!
因應老屋是單面採光,設計師透過重新規劃空間配置,成功解決了光線不足的困擾。考量玄關是採光最佳的位置,設計師將玄關原本的半高牆改成落地窗,加大自然光線的引入,讓客廳空間可以明亮、溫馨又舒適。而入口旁採用建築的概念,打造了一個玻璃框造型,不僅可以引入採光,下方的設計也結合了外出的穿鞋椅,兼具實用性與美感。
如果要說台灣居住文化和歐美有什麼不一樣,那室內與戶外連結性的強弱絕對是最顯著差別。來台定居的外籍人士,日常生活少不了花花草草的陪伴以及陽光的滋潤,因此設計師果斷將老屋原本的隔間全數拆除,減少不必要的廊道創造自在動線;利用玻璃帷幕取代實牆讓自然光利用最大化,並重整露台空間後打造住宅溫室,讓 40 年老屋翻新成會行光合作用的自然住宅。
忙碌一整天,回到家之後,最希望能夠放鬆身心,將在外的塵勞都卸下。36坪新成屋打造美式風特色,揉合柔美奶茶色基底,落地窗引入充沛自然光,搭配簡約乾淨立面,形塑簡潔、舒心場域;導入弧形線條修飾大樑,漸層壁面堆疊與開放展示櫃的安排,替平凡的日常傾注一抹輕盈律動,增添些許美好。
在攝影界裡面,「光圈先決」是拍出好照片的最基本概念;對於空間設計而言就和攝影一樣,找到最佳的自然光來源是空間舒適度的基準,更進階的則是對於人工光源的配置!藉由格局調整、材質運用和隔間設定最大化自然光線,能讓居住者感知時間的流變,能讓生活變得更健康;夜晚則需要透過精準的燈光設定,滿足閱讀照明、氣氛營造等。由翁嘉鴻建築室內設計操刀的單層公寓、樓中樓與透天別墅三間案例中,精準運用自然光與人工光源,形塑出能轉換生活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