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如何真正實現日式生活?面對文化與環境的差異,文儀設計總監李紹瑄,以以實用機能、自然共生、簡約線條與光的侘寂哲學,構築隱而有感的美學,讓日式精神落地成為生活日常。
▲空間編排創造生活儀式感
文儀設計眼中,美感從不凌駕於生活之上。從玄關鞋櫃、穿鞋椅佈局,到客廳沙發、展示收納規劃透過空間設計的細膩編排,感受到「回家」的儀式感。
▲有序收納優化生活體驗
日式空間講究實用機能與美感平衡的設計,從抽屜高度、廚具電器櫃的動線安排,到臥室收納型態設定,都是對日常效率的極致體現。
▲著重光影的自然流動
日式空間反映了人對自然、光線與空間的獨特感知。細膩的隔間設定,優化動線、光影與風的路徑建構室內空間與自然的回應。
▲自然為本材質溯源
材質運用上展現了對自然的崇敬與對本真的追求,以未經過分加工的材質,汲取自然中常見的色彩元素,讓每一個空間面向,都能在日常中自然而生。
▲流線感收納美學
將日式「簡而不減」的精神,轉化為實用與美感兼具的隱性收納。透過素雅面材、靜音五金、極簡線條等等…去除視覺干擾、保留核心機能的設計哲學。
▲材質配光影的留白美學
利用日式美學中的「留白(余白)」,創造有意識地不填滿,讓居住者有想像空間;細節中的弧線是日本對自然形態的模仿與尊重,呈現圓融靜謐的生活哲學。
▲柔和引入霧感採光
汲取日式美學溫柔引光思維,以霧感玻璃和風琴簾柔化日照、格柵與拉門隨情境切換明暗創造空間、時間與人的共存狀態。
▲流暢自由的動線設計
在動線上做到分流與匯聚雙機能,對應四季作息與身心轉換。無階差設計消除使用面與心理面的障礙,透過五感體驗日式侘寂帶來的安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