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為35坪老屋翻新,由於年輕的屋主喜愛活潑質感的北歐風私宅,利用藍綠色調的局部妝點,且以開放展示層架的收納設計,讓視覺更顯層次與變化;而考量家中未來新成員的報到,部分書房將規劃為未來小孩房使用。面臨空間格局較為零碎,設計師利用開放式規劃,伴隨充沛的採光,讓視野更顯開闊、明亮。為了讓玄關保有獨立性,
老屋的疑難雜症實在很多:壁癌與漏水問題、管線老舊、光線不良、隔音不好、收納不符時宜、格局規劃過時、動線不佳造成畸零空間,光是要釐清這些問題就需要很多時間,更何況是後續的老屋改造,但看完以下這兩間數十年屋齡的老屋翻新後,相信就能夠體會到一些個中道理,迎接明亮舒爽的老屋新生。
誰說 Loft 風一定冷冰冰,不能兼具家的溫暖?杜曉峰設計師將重塑 20 年老屋,藉由格局、動線及風格色彩的重新規劃,賦予屋主一家四口休閒無壓的工業風居宅。
屋主夫妻為了度過閒適的退休生活,因而將居住多年的老屋予以翻新,設計師透過紮實的基礎工程挽救壁癌與滲水天花問題,且加強收納機能,並以雅緻的鄉村風與中性調色彩混搭,讓老屋蛻變重生,調和出溫馨迷人的家屋風貌。一道灰藍色背牆銜接起整體空間,圍塑出客廳領域,同時界訂出客、餐廳領域,也躍升為空間的主視覺。客廳電
佇立在街道的轉角處,讓玻璃圍塑出工作室的場域,透亮的質材界定,讓行走的路人能夠一眼欣賞室內風景,建築外觀以木作、綠意植栽的妝點,伴隨室內展現的愜意北歐風格調,調和出浪漫的美學色彩。大量的光源穿透玻璃隔間牆,遊走在室內空間裡,照亮每一處迷人細節。大型中島結合餐桌,利用天花板的大樑界定兩者機能,餐桌不斷
老屋改造、老屋新生這十幾年來很盛行,當初所謂的三十多歲老屋,現在也邁向四十好幾。四十多歲的房子,還能夠再住上一個世代、甚至兩個世代嗎?
將原有的格局重整出 2 房 2 廳的大空間,公共空間的視覺變得更為明亮流暢,而楊竣淞理解屋主不喜太有個性的設計,但是又想為屋主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味道與溫度,於是先從材質面下手,儘管理解屋主是水泥的商品工業設計,卻也轉個彎以台灣再傳統不過的磨石子開始...
擁有一座符合生活型態的實用生活空間,又能展現自我的居住風格,是多數人理想的住宅空間,但想要實現卻不是那麼容易,端看設計師是否能夠站在屋主的角度,將居家成員的需求個別理解後進行整合,讓一家人能夠享受團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