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是熱情,也是溫馨;它不僅塑造了南台灣的生活氛圍,更是居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優勢。當建築條件侷限光線流動,設計便肩負起突破的使命,重塑空間與自然的對話。
家,不僅是遮風避雨的所在,更是情緒得以安放的容器。當我們在一個空間裡感受到呼吸的流動、光影的撫觸,那些壓抑與緊繃便悄悄鬆開。療癒,往往就從空間的質地開始,而日作設計,正是以空間為媒介,探索療癒、放鬆的各種可能性。
自然不只是風景,也可以成為家的節奏與溫度。在兩件位於台東的自地自建透天宅中,日作設計以基地環境為出發,融合空間動線、光影風流與感官體驗,打造出與自然共處的住宅樣貌,本文歸納五個關鍵策略,帶你一窺「自然舒適的透天宅」該如何實現?
當家裡有了貓,一切生活的節奏與空間規劃,也悄悄地跟著改變。對許多養貓的人來說,家不只是居住的地方,更是與毛孩一起築起的避風港,一處可以一起撒嬌、玩耍、躲貓貓的溫柔角落。今天我們帶你走進兩間專為貓主子量身打造的療癒系宅邸,看看設計師如何透過貼心細節,打造一個人與貓共好的生活環境。
比起價格高昂、格局制式的新成屋,中古屋因地段區位發展成熟,成為不少家庭購屋時的選項。然而屋齡高、管線老舊、採光不足、格局零碎等許多棘手屋況,該如何透過設計解決呢?本次精選兩間經典中古老屋翻新案例,看看設計師們如何化解空間劣勢,創造舒適的生活場景!
生活幾年後,家裡的物品總是不知不覺增加,生活習慣也跟著改變。很多人為了多一點收納空間,會自己買層架或收納櫃臨時加裝,但往往破壞了原本設計師打造的美感。其實,不用大動格局重新裝潢,只要重新思考收納佈局,就能讓客廳容量翻倍,同時維持整體的設計感。以下客廳收納設計範例,幫助你在不凌亂的情況下,聰明擴增收納空間。
房價創新高,小宅成為房屋市場主流產品,購屋後如何分配小宅裝修預算,是不少屋主關心課題。設計家針對預售屋、新成屋、中古屋與老屋等四種常見屋況,解析裝修預算規劃重點,一次釐清不同屋況的「可節省」和「不能省」項目,更建議透過「減法思考」,才能善用有限的空間與預算,打造美感與機能兼具的小宅。
初入這間30.5坪的家,首先被大片落地窗迎接的自然綠意吸引。設計上刻意弱化室內與戶外的界線,讓窗外的風景成為室內延伸的一部分,也讓整體空間多了一種呼吸感。這間日式無印風住宅由日作空間設計操刀,透過清水模、木皮、黑鐵與玻璃的協奏,精準刻劃出一種內斂且俐落的生活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