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坪的新成屋,希望在保有窗外優異景致的同時,擁有精緻的美式風格,並具備3房2廳讓一家四口都好住。整體空間以白色為主色系,將公共空間置於景致最優美之處,盡力保有最大的開窗面。甫入玄關空間,充足完善的機能收納與穿衣鏡,為使用上帶來便利性;客廳、餐廳和廚房等公共空間開放相鄰,打破以大理石裝飾電視牆的常規,以木作製作出美式風格的溫潤感受,沙發背牆則貼附柔和的米白壁紙,讓人身在其中的感受和體驗均處於最舒適的狀態。
50 坪現代風豪宅的男屋主,是一名平面設計師,平常興趣是手作跟聽音樂,加上他希望夫妻倆能擁有各自的工作空間,又不想產生疏離感,因此設計師規劃充足的展示空間,來擺放藏書、汽車模型與 CD 音響,並且透過玻璃隔間和百葉簾,讓彼此可以交流又保有隱私。
僅有 24 坪的現代風老屋,在 青予設計團隊 的巧思規劃下,從原本壓迫、零碎的格局,蛻變為敞朗自在的親子居所。屋主一家三口期望兼顧收納與舒適,同時保有風格美感,設計團隊因而以「開放式格局」為設計主軸,果斷拆除多餘隔間,串聯客廳、餐廳與廚房,使公共空間展現通透流暢的生活動線,並重塑家的秩序感與歸屬感。
33坪歷經16年屋齡的老屋,原始格局因「凹字型」結構而顯得陰暗不明,採光不足也讓生活氛圍顯得沉重。屋主期望能在保有鄉村風格與花磚元素的同時,注入繽紛的色彩,並在小孩逐漸長大之際,讓全家人都能擁有各自獨立的生活空間。設計師首先從屋主的喜好出發,選擇以普羅旺斯黃作為全屋的基調,透過色彩與花磚樣式貫穿空間,帶來溫暖而充滿活力的氛圍。針對格局上的難題,設計團隊巧妙利用凹字型的特性,將房屋兩側的對外採光完整保留,讓日出與日落的光線都能流動於空間之中,真正做到雙面採光、光線無死角。
日本漫畫一則地震預言引發關注,日本氣象廳日前也公布,南海區域在未來30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機率,上升至80%。台灣身處地震帶,面對可能發生的地震風險,房屋如何防震?設計家歸納防震裝修三大重點,以及老屋翻修提高抗震力的兩大方向;並提醒買房前,應查詢是否位於土壤液化高風險區,以保障居住安全。
今天要帶大家來開箱一個25.5坪、2房2廳的北歐風老屋,在台灣老屋翻修的比例越來越高,要如何保有空間並融入屋主的喜好和需求?在規劃設計上有訣竅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起來看看北歐風老屋的案例吧!
在都市裡,擁有一處專屬自我風格的居所,不再只是坪數的競賽,而是對生活理想與自身品味的投射,尤其對於屋齡偏高、格局傳統的中小宅而言,老屋翻修時常見的難題,如水電管線老舊、採光不足、收納欠佳等問題,樂沐制作空間設計 陳聖元、黃子庭設計總監 透過場域重構與風格設定,為居者打造出真正貼近內心需求的理想宅!今天小編精選3種風格各異的中小宅翻新案例,不只從機能優化、空間動線到風格塑造,更模擬出屋主對日常樣貌的具體想像,一起來看看吧!
歷經五次的合作經驗,屋主夫妻與汪忠錠、王思文設計師相識超過20年,從當年預算有限的第一間起家厝,到遠赴上海打造的透天別墅與商辦空間,再到如今回到台灣、在台北市中心購置的定居之所,每一次的合作都是一段共同成長的歷程。這回面對的是位於蛋黃區約70坪的中古宅,雖然原本屋況尚可,但考量到未來的居住品質與家人的安全,最終決定全面翻新、剔除潛藏的結構隱患,並依據屋主的生活需求重新調整格局,打造一座融合東方底蘊與西方優雅的新古典宅邸,展現生活質感的全新高度。
在都會區,老屋多位於精華地段,生活機能完善,且無須承擔額外的公設比,可用空間更寬敞,總價也相對親民,是許多屋主的理想選擇。然而老屋歷經歲月洗禮,從購買到翻修的過程,需細心考量各項細節。若是能與合法室內設計師與專業的施工團隊合作,不僅能讓老屋華麗蛻變,提升居住安全及舒適度,還能更進一步增添市場價值。
座落於北市的1000坪的獨棟別墅,是一家6口及一隻毛孩逃離都市塵囂避風港,京璽國際的周彥如總監,受託將這幢老宅改造成一棟充滿特色的空間,首先,在基礎工程上整修了老舊的管線和門窗,加固了房屋的結構,讓這座老屋煥然一新;而戶外造景,則發揮計團隊堅持的「藝術、生活、綠意」三元素,營造出一個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