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設計網站,發現台灣常見的住宅設計:白牆、木地板、電視收納牆,極簡乾淨又舒適。對講究機能、喜愛簡約的屋主來說住得很舒服,但對渴望展現個性的人而言,這樣的空間少了點靈魂。反觀巴黎的公寓中,格局、設計、佈置則是多元有趣,即使一間小小的現代住宅,也能透過混搭設計散發獨特的氣質;而充滿歲月痕跡的老屋,也因為保留細節而充滿魅力。那我們能不能在家中借鏡巴黎人的做法,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設計感?以下整理四個靈感方向,為家注入更多故事與特色。
熱愛音樂又從事相關行業的屋主二人,對於唱片與黑膠有著深厚的情感,希望承載日常生活的家,可以隨時隨地都充滿音樂。雨後設計有限公司以唱片行為發想,透過沉穩簡約的色彩,降低視覺刺激,放大聽覺感官,再輔以大量訂製唱片收納櫃,讓屋主一回到家就能看到喜愛的事物,將幸福具象化。
擁有絕佳視野的這間46坪現代宅,是屋主夫妻為兩人生活精心打造的理想居所。設計以穩重灰階為主軸,結合木質、石材、玻璃等異材質語彙,構築出低調卻不失奢華的空間底蘊。從進門起,一場關於光、線條與質感的空間敘事便悄然展開。
購入中古屋、老屋時,許多人選擇翻新空間,其中廚房更是優先改造目標之一。整個廚房翻新要多少錢?系統廚具可否局部更換?如何預估拆除預算?設計家Searchome整理廚房翻新三大重點,包含翻新時機、翻新價格、如何挑選系統廚具等細節,協助屋主打造理想中的實用廚房。
這棟位於彰化員林的透天厝是屋主的老家,過去出租作為工廠使用,現計劃整修後自住。原始為長型屋,也集結老屋眾多問題,包含水電管線老舊、漏水、格局動線不佳等問題,保留原有室內磨石子地坪、樓梯、實木扶手以及鐵捲門等元素,納入棉麻、抿石子、水泥粉光、空心磚、木皮等自然質樸素材,透過新與舊的運用與詮釋,讓室內外和諧共鳴,創造內外一致、煥然一新的生活場域。
隨著地球環境和氣候的轉變,讓氣溫逐漸攀升,健康有機與環境永續議題成為國內外的話題熱潮,也喚起了重視自然和友善環境的意識。然而,在人口過度集中於都會區的現代生活中,可耕地亦大幅減少,該如何節能減碳,進而提升生活的舒適度呢?讓我們來開箱以下 4 位屋主的自然系住宅,一起打造生態烏托邦吧!
狹長型老街屋雖然是時代的見證,卻同時是一道設計難題。如何突破昏暗狹隘的空間限制,讓光線與空氣自由流動,同時兼顧現代人的居住需求,考驗著設計師的硬實力!本次精選三個經典案例,透過格局重塑、採光優化與巧思細節,不僅讓老屋煥然一新,更展現了不同手法對於街屋改造的無限可能!
位於宜蘭的90坪自地自建透天別墅,因屋主非常喜歡宜蘭的秀麗山水,雨後設計黃凱崙設計師先以現代風融合包浩斯減法美學,展現簡約與實用兼具的私宅設計,再將宜蘭山水與街景轉化為點、線、面的幾何語彙,打造流暢空間脈絡。當自然綠意從大面落地窗透入,室內外界線變得模糊,既完美詮釋形隨機能的設計理念,還展現宜蘭自然與人文的和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