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屋主表示:「對我來說,家應該是一個感覺沈穩明亮、舒服自在的休憩空間。」而男屋主則覺得:「家要舒適,就是要讓我回家之後盡可能不要做事。」設計師綜合新婚夫妻對於新家的願景,整個 20 坪空間選擇以沈穩的木皮混搭帶有粗獷紋理的藝術塗料,建構出帶有些許侘寂感的日式無印風。而空間內路調整格局發揮坪效,做出了一個儲藏室與日式玄關外,全戶除濕與智能設計,大大滿足了男屋主回家就是不做事、只放鬆的夢想生活。
套房、小坪數住宅空間有限,廚房往往直接連著客廳與臥室,一開火整間屋子都是油煙味。但其實,開放廚房也可以不油膩!這四個關鍵設計重點,就能讓小坪數廚房清爽又宜人。
剛步入新婚生活的屋主夫妻,選擇在台北市精華地段信義區,購入一處僅 7 坪的小宅,作為兩人專屬的秘密基地。整體設計以簡約俐落的現代風為基調,並運用通透材質巧妙劃分空間,使小宅在有限尺度中仍能展現張弛有度的生活節奏。
韓式設計美學,是以簡約的色系與不繁複的硬裝為特色,成為近年來日漸流行的居家裝潢風格。設計師以此為藍本,將這間7坪夾層小宅梳理出柔和而清新的氛圍。以簡約純白為基調,細膩的線條與精緻的細節,正好呼應屋主嚮往的純粹生活,承載著兩人一貓的日常時光。從公領域步入私領域的過程,可看到設計師在公領域以點綴性的深色軟裝家具,表現由現代俐落轉化為溫潤木質調性的過程,色彩、木質與留白的空間相得益彰;結構柱也透過與櫃體的整合而隱於空間,使整體看起來更顯純淨。
一名長期旅居國外的女屋主分享,她在幾年間搬過好幾次家。最令她頭痛的,從來不是打包家具或搬運物件,而是那一箱又一箱、難以取捨的衣服。第一次搬家,她只是想盡快把東西收好;第二次搬家時,她才發現,整理衣櫃其實是一場與自己對話的練習。每件留下的衣服都承載著一段記憶,而每一次捨棄,也象徵為未來騰出新的空間。從那之後,她在規劃新家的時候,特別重視衣櫃設計與收納方式,因為那是最能讓人重新理解自己、也最能看見生活樣貌的地方。對她而言,衣櫃不只是儲藏間,而是一面映照生活節奏的鏡子。
當遠端工作成為主流,生活與居家空間的界線也逐漸模糊,居家工作空間(home office)成為了新的住宅設計焦點。真正能讓人在家高效的關鍵,不在於空間的大小,而是空間是否能隨心境與需求轉換。如何從原有的休息空間轉換為專注的工作場域,設計師透過 4 個技巧打造。
談到小房間的室內設計,大家最常聽到的建議是「淺色牆面讓空間放大」、「家具要輕巧才能不擁擠」、「收納要隱藏才能不雜亂」。這些技巧確實實用,但如果你已經看膩了一成不變的安全牌,不妨試試「反直覺設計」:在小空間裡放大膽的元素!結果往往不會壓迫,反而能讓房間更有設計感與存在感。
住宅是死的、但是家是活的!每個居住空間都應該因應屋主生活而生,而泛設計設計師楊景凱則是透過專業提出更好的生活方案。這間 30 坪新成屋的玄關設計以實用功能與空間導引為核心,一道弧形牆面作為主要端景,弧牆旁設置穿衣鏡,提供外出衣物整理功能,並與牆面線條共同構成流暢的動線指引;天花板鋪敘藝術塗料,呈現自然沈靜的回家情境。半透明長虹玻璃屏風透光但不透明的特性,保有隱私的同時允許光線穿透。弧牆與長虹玻璃之間預留一道縫隙,進一步強化了光線的引入與空間的層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