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市十年多的榮景,自 104 年政府調漲持有稅,通過房地合一稅制後正式終結,走入價量反轉階段,太平洋房屋分析發現,雙北市房價已連三年下修,由北台灣開始向外發酵的價格盤整,近期仍未見盡頭。
家中增添了新成員,屋主希望有足夠的收納空間,可以不著痕跡地分類收納小朋友的物品。由於並非大坪數空間,因此不刻意規畫一個儲物間,而是以儲物櫃的方式平均分散在每個空間裡。設計師利用足夠的樓高,將規劃在客廳的書房價高,騰出下方空間設計成空廠且實用的收納櫃。這個架高的櫃體也順勢延伸了主臥空間,向外挪移主臥入口納入原本在外面的一套衛浴。架高櫃的位置流出部分空間為主臥更衣室,構成完整的主臥。
房市交易量萎縮,價格下修已成共識,但台北市房價仍讓多數人負擔不起,太平洋房屋分析六都的購屋坪數比例分布,發現台北市買盤近五成在30坪以下,可見犧牲居住面積,以低總價換取台北市門牌的情況仍明顯。
台北居,大不易!女屋主數年前被遠低於市區的房價吸引,買下了位於基隆郊區的20坪小豪宅。交屋後才發現建商附贈的裝潢跟自己的品味差異甚大;而且,大樓的棟距不足,一開窗就會與鄰居尷尬相望……。向來注重生活品質的屋主因此緊急請了禾禾設計來拯救新家。
近年來,小坪數或小空間住宅越來越流行,不僅僅因為房價上漲,同時也因居住型態或購買族群的,像是新婚首購族、單身族、頂客族或小家庭等,小空間不僅更為符合實際需求,也讓居住成員更靠近彼此,但同時小坪數的空間多有寬度、深度、廣度的不足,住起來變得很彆扭。不過只要先好好了解居住的機能需求,透過良善的設計規劃,將小宅還是一樣享有完整的居住機能以及住家該有的放鬆休憩感。
近年來小空間當道,除了房價高居不下,社會結構的改變,讓許多人更享受單身,也樂於當個頂客族。小坪數因為空間小,大多以現代簡約風格為訴求,擔心過於繁複的設計會讓空間顯得擁擠。但是善米設計卻打破這項迷思,小坪數也能演繹開闊氣度,擁有夢想中的古典風格。
小坪數空間只要設計運用得當,照樣能發揮超乎想像的坪效,如何能讓昂貴房價與實際效益劃上等號,就有賴設計師的巧思妙手,藉由動線格局的規劃,收納機能的強化,或是複合式多元設計,讓小宅也能大大打動人心。耀昀創意設計蔡昀璋設計師,就十分擅長將空間動線重整,善用複合櫃體的多元機能,讓一間間小坪數變寬變大!
近年來房價過高導致新世代買不起大房,屈就於小房子,但小空間也未必像人們想得如此狹隘,只要設計得宜、兼具舒適與美感,住起來同樣自在注重機能與美感的羅仕哲設計師,屢獲國際獎項,總以自宅出發,又能回歸家的本質,納入陽光、空氣、濕度、光影、綠意等環境要素,細心考量屋主需求,客戶相當滿意。在此分享5個小宅與豪宅共通且關鍵的設計元素,不分坪數大小皆能打造出頂級居宅的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