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超過30年以上的老屋,本身有水電管線老舊、採光不佳的問題,在一家三口即將入住的情況下,來到了重新整頓的時刻!設計團隊針對33坪的空間,除了全面翻新管線外,大量注入一塵不染的純白色調,體現在俐落的幾何量體上,讓人彷彿來到充滿雕塑品的現代美術館,更映襯深海藍的鮮明樣貌。而整體採開放式格局,形塑流暢的雙面通風與採光,完美化解老屋的原生缺陷。
屋齡超過30年,原本格局空間分配不當,臥房較多衛浴狹小,部分架高地板造成空間壓迫,不合理的隔間影響光線穿透,通風不良導致老屋潮濕壁癌問題。根據居者需求,調整格局變更動線,讓日光及視線得以穿透到房屋後段。透過基礎工程翻新、格局動線佈局、多元材質堆疊,成功將不適合居住的老屋,重新改造為久住宜居之所,著重以光影變化、手感塗料呈現歲月的痕跡,融入生活美學的靜謐住宅,讓氣質女屋主創造出更好的生活循環。
提到度假,多數人聯想到開車、坐交通工具遠離都市,走入大自然裡。然而透過室內設計,創造植物與居所共生、共存的環境,就能盡情享受愜意的度假樂趣。將43坪老屋改造成度假感的休閒風居所,引入戶外充沛的自然光,營造流動、通風的室內環境,選用實木、木紋系統櫃、花磚等自然材質,堆疊出美感與機能兼備,宛如度假勝地的居所,讓人每天都好想回家!
在這條巷弄深處,一棟狹長的老屋靜靜地屹立,承載著三代人的故事。這是一棟兩層樓加上頂樓鐵皮加蓋的建築,單層約35坪,屋深卻達18公尺,除了屋況老舊外,採光、通風與空間的連結度均嚴重不足,雖然各處均流露著歲月的痕跡,卻也寄宿了家族的記憶,因此屋主希望透過重新翻修,改善既有問題,延續三代情感。
客廳是居宅的核心空間,不僅是凝聚家人情感的重要場所,更是一個家的門面擔當!疫情趨緩後,許多屋主對於身心靈的洗滌更加重視,「療癒感」也成為居家空間的主要訴求,而日光、綠意、通風更是缺一不可的必備元素,爾聲空間設計 陳榮聲、林欣璇總監面對小坪數住宅時,以活化空間佈置療癒角落為主軸,屋高足夠的情況下,可透過較高的植栽擴充小宅的開闊感,而大坪數住宅則更重視場域間、室內外的銜接,快跟著小編來看看設計師帶來的3個精彩案例吧!
開放式廚房設計雖然具有開放、高互動的優點,但若使用油煙較多的熱炒方式,難免會讓整個家中染上揮之不去的油煙味!運用半開放式廚房設計,不僅能夠大幅減少廚房油煙困擾,更可以增加通風、採光,以及與家人的生活互動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位在巷弄內兩層半的透天老屋,因採光、通風,以及收納不足等問題,讓屋主下定決心將老房子整個打掉重練。因建築後方與臨棟相連,缺少採光面和隱私性,鄭明輝設計師以退縮、挖空、延伸等設計手法,將牆面的內縮形成光線的廊帶,並在每個樓層局部挖空,讓風可以自由流動,最後也將部分屋頂打開,藉由光井的挹注,重現明亮清新感,讓台灣常見的巷弄老屋重獲新生!蟲點子創意設計更獲得 2023 TID 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居住空間複層獎的肯定!
一個人的生活,更要講究!坪數為17坪的空間為屋主的專屬天地,因原始格局與需求不符,且衛浴無對外窗,整體通風不良,選擇將格局重塑,並在有限的空間中找到最理想的配置,最後再輔以智能家電與各式軟裝,打造出歷久彌新的個性現代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