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KK AP-室內設計文章報導推薦-設計家 Searchome

登入 / 註冊

會員登入

網友 / 設計師註冊

侘寂注入生活溫度——當代語境下的再詮釋,囊括3項國際大獎_視覺圖

侘寂注入生活溫度——當代語境下的再詮釋,囊括3項國際大獎

樺設室內裝修設計善於整合需求、動線、氛圍與屋主喜好,打造屋主專屬的風格居所。李羿樺設計師於本案揉合日本侘寂的自然簡約與北歐風格的溫潤舒適,展現近年受歡迎的「Japandi」風格,一舉奪得2024 BLT honorable mention、2024 LICC official selection,以及2024 London Design Awards金獎3項國際獎項。

致力把新竹 竹北過成小京都! 低甲醛建材X自然光影實現高品質親子生活_視覺圖

致力把新竹 竹北過成小京都! 低甲醛建材X自然光影實現高品質親子生活

位於新竹的一處40坪新成屋,居住成員為屋主夫妻與兩位可愛的孩子。賀澤室內設計在著手規劃之初,便以「為屋主打造理想生活場景」為核心目標,於客變階段大膽將原本封閉式廚房改為開放式格局,最大化公領域的寬敞感受。整體設計風格則融入Japandi風美學,並嚴選低甲醛建材,細膩鋪陳出一個簡約、健康、回歸生活本質的居家空間。

重審空間比例,訂製私宅格局! 35 坪老屋保留玻璃磚牆、巧藏收納,譜寫靜謐光影詩篇_視覺圖

重審空間比例,訂製私宅格局! 35 坪老屋保留玻璃磚牆、巧藏收納,譜寫靜謐光影詩篇

位於台北市 松山的35坪老宅,除了基本的管線老舊問題外,還存在格局不符需求、廊道狹窄、樑柱明顯與收納不足的疑慮。因此此次的老屋翻新,選擇將整體空間比例重新分配,再搭配上沉靜溫馨的Japandi元素,透過玻璃磚牆、燕麥色特殊塗料與隱藏式收納,優化實用機能與空間美學,為一家四口與兩隻愛貓,寫下靜謐的光影詩篇。

鎔鑄靈魂的音樂律動!如芝加哥熾熱落日餘暉,打造深度樂迷的地下夜間聚點!_視覺圖

鎔鑄靈魂的音樂律動!如芝加哥熾熱落日餘暉,打造深度樂迷的地下夜間聚點!

Slap&Pop 既是時髦的酒吧,亦為樂迷的地下音樂庫。隨著夜幕的低垂,街邊整面黑膠唱片牆亮起,迎接音樂的迷人夜晚。在設計師的精心規劃,這個商業空間裡,濃縮了主理人珍愛的一切,蘊染著鮮豔的橘紅,像是芝加哥的落日餘暉,釋放著Funk的節奏律動,以及即興多變 Jazz 魅力。

Japandi風格極簡靜謐,治癒牙病同時滋養心靈! 高雄仁文美學牙醫診所成為都市中的一處精神庇護所_視覺圖

Japandi風格極簡靜謐,治癒牙病同時滋養心靈! 高雄仁文美學牙醫診所成為都市中的一處精神庇護所

當你走進一間牙醫診所,若它能像一座精神的避風港,讓心靈在治療的過程中獲得一絲喘息,這樣的空間就超越了單純的醫療用途。位於高雄的仁文美學牙醫診所,院長醫師深具藝文涵養,期望減少醫療的冰冷距離,讓病人在如詩的環境中感受牙齒美學帶來的自信與快樂,委託商空診所設計專業的成立設計團隊,以仁文美學牙醫診所的品牌精神為基礎,採用Japandi風格,揉合日式侘寂寧靜感與簡鍊線條的北歐美學,讓空間展現自然的質樸況味,以多元異材質拼接、動線妥善安排、精選質感軟裝,將現代醫療的精密設備,巧妙融合於溫暖適宜的空間中,讓人倍感舒適與安心,期待不僅治癒身體,還在每一次的診療中滋養心靈,成為了都市中的一處精神庇護所。

新北26坪漏水老屋化身高規格親子宅!混搭風X弧形元素X藝術漆,層次豐富又能住的安心_視覺圖

新北26坪漏水老屋化身高規格親子宅!混搭風X弧形元素X藝術漆,層次豐富又能住的安心

位於新北市 新莊區的26坪老屋,存在管線老舊、漏水、隔音差等問題與鬥口煞的風水疑慮。為讓一家三口能夠住的安心與舒適,選擇將老空間重新整修。先拆除不必要的隔間,再透過弧形語彙與立體式層次設計,化解風水與安全疑慮,不僅空間美學更上一層樓,0~100歲也都能住的安心。還在2024年獲得APDC Design awards Winner與TITAN Property Awards 金獎肯定。

當極簡遇上俏皮色彩!索倫托半島的潮流複層小宅_視覺圖

當極簡遇上俏皮色彩!索倫托半島的潮流複層小宅

在迷人的索倫托半島中心,一座隱藏於百年橄欖樹園中的小巧住宅——La Casa Olive e Capperi,成為了自然與建築和諧共生的典範。這棟獨立住宅由建築師 Valentina Autiero 設計,以其獨特的方式與周圍環境互動,將光線與綠意轉化為空間美學的核心元素。

新的一年讓你的家變聰明!行為設計 x 微型住宅設計靈感_視覺圖

新的一年讓你的家變聰明!行為設計 x 微型住宅設計靈感

當房價高漲、城市住宅空間日益縮小,「微型住宅」(Tiny Homes, Small Apartments)逐漸成為全球趨勢。然而,住得小並不代表生活品質要降低。相反地,透過精準的設計策略,小空間也能承載多功能,甚至比傳統大宅更具靈活性與實用性。本篇文章將從 「行為設計」、「彈性空間」與「感官心理學」 的角度切入,探討如何讓小空間擁有大生活。

Loading